放大圖片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生物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正在對納米材料分子結構進行研究。資料圖片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團隊創新歷程
5納米,你知道究竟有多麼細小嗎?先看看這樣一個換算公式:1納米是1微米的1/1000,而1微米大約是一根頭髮絲的1/80。5納米,這是國防科大精密工程團隊在光學精密加工領域創造的「中國精度」。這種精度,意味著在精密加工過程中,哪怕一個細菌都會導致整個光學面形崩潰,只能進行分子級逐層去除加工。
在世界光學精密加工領域,磁流變加工和離子束拋光技術,好比名劍「干將」和「莫邪」,得其一便可「稱霸武林」。如今,雙「劍」卻在國防科大實驗室裡合璧—中國由此成為同時掌握磁流變加工和離子束拋光技術的國家。
多年耕耘 光學臻納米時代
諾貝爾獎得主羅勒曾說:「未來的技術獎屬於那些以納米作為精度標準、並首先學習使用它的國家。」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納米精度的攻關,是集成電路、精密光學儀器、尖端信息化裝備製造的關鍵技術。
上世紀80年代末,國內光學零件製造加工水平很低。而西方國家則對先進技術資料進行了嚴密封鎖。李聖怡教授帶領團隊毅然將攻關的目標鎖定世界上最先進的超精密加工技術。
研製拋光輪,全部可借鑒的資料就是國外雜誌中的一插圖。負責設計的彭博士為此絞盡腦汁。一天在家中吃飯,冒著熱氣的高壓鍋讓他頓生靈感:國外資料裡拋光輪的插圖和高壓鍋長得不僅像,兩者工作原理也相似。他放下飯碗,抱著高壓鍋就跑向加工廠。不久國內首個拋光輪誕生了。多年耕耘,他們成功了—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納米精度磁流變加工和離子束拋光裝備,使中國光學加工一步跨入「納米精度」時代。
精益求精 科技團隊創傳奇
靠著精益求精的「癡迷」,于起峰院士帶領快速響應空間系統與技術創新團隊完成了「全國靶場40年來判讀系統的新變革」—測量方法實現了從模擬到數字、從手工到自動、從三維測量到六維測量的飛躍,精度、速度及效率均提高了10倍。
國防科大創新團隊書寫出一個個傳奇—數據分析技術創新團隊用一道數學公式改變了一支部隊的執勤模式,革新的彈道跟蹤數據自校準方法,為中國彈道數據處理系統和系列衛星導航定位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手段。
網絡技術創新團隊成功研製出10萬億比特級IB交換機系統,完美解決了高速信號系統傳輸等諸多關鍵技術,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2個擁有研製該型交換機系統能力的國家。(四之三)
■摘自《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