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七日「戲曲天地」有半小時報道梁漢威逝世的專輯,監製陳婉紅知道在香港電台電台部以我和威哥合作最多,而且涉及範圍也廣泛。由於我在專欄已介紹了威哥他參與的香港電台第五台重要活動和節目,在該專輯我便另闢話題,介紹威哥在粵諮會幾宗與我相關的事蹟。
梁漢威和我都是二零零四年「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下稱「粵諮會」)第一屆委員,大家一同做了六年,然後一起退下來。「粵諮會」除大會外,還成立「場地」、「推廣」、「承傳」三個小組,分別由陳劍聲(當時任八和會館主席)、鄒燦林和我擔任召集人。身為「承傳小組」召集人,當然希望能為粵劇的傳承做點工作。當時業界最關注兩大問題:場地不足和缺乏接班人。場地不足屬「場地小組」的工作範疇,與我無直接關係,雖然聲姐陳劍聲也把我納入她的「智囊團」裡。
缺乏接班人的原因,表面來看非常簡單,沒有年輕人願意入行,自然會青黃不接。但事實上,香港是存在專門培育戲曲表演人才的學院課程,為甚麼課程的畢業生不能成為粵劇演員的生力軍呢?經過一番調查和研究後,了解到箇中關係錯綜複雜,非一朝一夕能解決。於是,我向「粵諮會」提出構建一個平台,招納受過專業訓練的青年演員,作為他們參與職業班的準備。「粵諮會」認為我的建議有探討的價值,於是授權梁漢威、鄒燦林和我組成工作小組繼續研究。
鄒燦林和我都不是行內人,對於怎樣才能把學院畢業生鍛煉成為職業班願意吸納的人才,真是瞎子摸象,要靠威哥做「盲公竹」了。威哥的工作編排得「密麻麻」,所以我們把會面安排在「宵夜」時段,方便詳談。威哥說當時的「八和戲曲課程」主任區文鳳辦了一個「香港青年粵劇團」,她的經驗值得借鏡,於是我也邀請她出席我們的「宵夜」。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