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經濟增長了,但文化消費增長卻遠遠滯後。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綜合實習記者芮田甜及記者王玨報道)7日上午,文化藍皮書《中國文化消費需求景氣評價報告(2011)》正式發佈,該書分析了2000年至2009年中國文化消費發展現狀—中國文化消費需求景氣指數十年間降跌7.81%,文化消費地區差距、城鄉差距逐漸加大。十年間,中國人均產值增長了3,000美元,但文化消費增長滯後於經濟增長和總消費增長,民眾的積蓄與文化消費成反比。
該報告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報告指出,2000年至2009年的10年中,全國城鄉人均年文化消費從214.18元增至564.94元,上海、北京、江蘇人均文化消費絕對值增長居全國三甲。報告以「中國文化消費景氣評價體系」作為衡量文化發展的數據標準,2000年為起點縱向測評,設2000年文化消費需求景氣指數理想值為100,2009年實際為92.19,其中東北和東部整體提升,中部和西部整體降跌,總體降跌7.81%。
滬京蘇增長居全國三甲
從2000年情況來看,東部省域人均文化消費需求高於全國平均值,中、西部省域均不足平均值的80%,黑龍江、河南不足平均值70%,貴州、青海不足60%,西藏為平均值的18.32%。
2009年差距更加擴大,上海、北京、浙江、廣東、江蘇、天津、福建、內蒙古、山東9省人均文化消費需求依次高於全國平均值,其中除湖南外均屬東部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不足平均值70%,其中青海、貴州、雲南不足平均值60%,新疆不足50%,西藏為平均值的19.21%。
城鄉差距 廣東貴州明顯
從整體來看,2000年至2009年城鎮文化消費總量和鄉村文化消費總量均呈增長趨勢,但與「十五」期間相比,「十一五」前四年城鄉增長幅度都明顯下降。全國城鎮人均文化消費城鄉比從1.41擴大至2.43,文化需求的城鄉差距擴大了71.68%。城鄉文化需求「增長協調性」欠佳顯著,在廣東、貴州等省區尤為明顯。
十年間,中國人均產值增長了3,000美元,但文化消費增長滯後於經濟增長和總消費增長,尤其受到「積蓄增長負相關效應」的擠壓,即出現人均積蓄增長高峰時,與此對應的是文化消費增長低谷。人均產值達到3,000美元帶來的文化消費高漲的「國際經驗」碰壁「中國現實」—積蓄是民眾「自我保障」的必需,而文化消費就成為不必要的「積蓄剩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