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雪萍帶著老人出遊。網上圖片
也許,你看到的僅僅是一群平凡的人,卻做著不平凡的事。也許,你還可以發現他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卻不能掩蓋小小的善良光芒。誰說失業者不能當志願者?八年來,馬雪萍這樣一遍一遍地問自己。 ■《羊城晚報》
馬雪萍1998年失業,次年便報名加入了志願者組織。八年的志願生涯,累計志願服務時數達8000小時,這意味著,馬雪萍一周有5天、每天的志願服務時間都在3個小時以上。
酒樓失業 趕末班車當義工
從年輕時開始,馬雪萍就一直在酒樓裡打工。做工22年,卻因酒樓「合同期滿、不再續約」的規定而失業了。一天,馬雪萍在北京路逛街,忽然被一處青年志願者協會的招募攤位吸引住。「招40歲以下有意參與志願工作的市民……」自己正好是40周歲!馬雪萍趕了個「末班車」,就這樣加入了一個專為他人志願服務的組織。
一開始,「志願」二字對應馬雪萍腦海中的就是幫人、做好事,到孤寡老人家中給老人打掃衛生、幫做家務等等。但在服務的過程中,馬雪萍發現這樣的服務方式沒能給對方帶來多大快樂。她便產生了一個想法:要把志願服務做得不單調。
於是,馬雪萍找來其他志願者商量,決定自發成立一個敬老院志願服務小組,取名「心心之家」,定期到老人院探訪孤寡長者,形式主要是陪老人拉家常、做手工、開生日會、辦聯歡等。
志願點子多 快樂帶給身邊人
馬雪萍的志願點子有很多。她從自家附近的一支部隊官兵身上找到了新靈感—部隊官兵多是外省來的,他們應該挺想學粵語的,不如組織志願者到部隊「義教」粵語?馬雪萍主動與這支部隊取得聯繫,並聯繫一些懂粵語的大學生志願者來到營區裡,教戰士們講白話,與部隊聯誼組織策劃文藝活動。當看見所服務過的人都變開心了,馬雪萍也很高興,感覺生活充滿希望。
就這樣,一幹幹了八年。一直以來,馬雪萍很清楚自己為什麼而努力。對於自己拿著每月400塊失業救濟金還得服務他人的日子,馬雪萍自有看法。
她說,不是物質條件優越的人才能做志願服務,生活條件一般的人也是可以做慈善。馬雪萍有句喜歡的格言:付出你的享受,享受你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