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玩具傳奇 永不止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開達玩具也推出一系列汽車模型玩具。

 香港終於也有屬於自己的「玩具博物館」了!雖然這個博物館面積不大,位置有點偏僻,期限更只有短短三個月;但不可否認,作為2012香港設計年的首個項目,這個玩具博物館是一個標誌,顯示出玩具在創意領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世界玩具之都」,香港生產的玩具多不勝數,過去60年更一直輸出不同類型的玩具,從機械人、洋娃娃、模型到電子學習產品,每一件玩具都是香港人的心血結晶。幾十年過去,香港製造業風光不再,但「玩具天堂」的美譽並沒有消失,依然有一群對玩具不離不棄的人默默地守護這個「天堂」。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走進博物館,琳琅滿目的玩具絕對叫人興奮不已,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拾回一分童真。或許你會驚訝,香港玩具曾經有這麼輝煌的過去,但在玩具博物館展覽總監楊子江(藍盒集團副主席),及香港玩具協會主席丁煒章(開達集團總經理)眼中,這卻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因為玩具本身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而且不會被任何物件取代——小孩子可以不做功課,可以不上興趣班,但卻不可以不玩玩具。

香港人的拚搏精神

 從玩具的包裝可以了解香港玩具的發展歷程,每一件玩具都留下了時代的印記。原來香港出口玩具的包裝外盒最初並非使用「Made in Hong Kong」字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採用的是「Empire Made」的標記,當中有幾年短暫使用「Made in Hong Kong」。但因為香港只是英國殖民地,不為人所知,貨物被退回後,生產商重用「Empire Made」,直至六七十年代才變成「Make by British Colony of Hong Kong」或「Make in Hong Kong」。

 楊子江最初便是從洋行做起,他在1962年加入英國洋行「高義行」,當時的洋行與玩具廠商有著微妙的關係,因為廠家必須透過洋行將自家的玩具推銷出去,洋行某程度成為了玩具製造廠與消費者的中間人。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是洋行最蓬勃的時期,英國則是主要的出入口市場。楊子江尤記得,當時玩具廠家每天都在洋行門口排隊,他們拿著玩具樣版,讓洋行的客人看版,客人說不適合便要立刻離去。這些小工廠大多紮根在當時的西環、柴灣、鑽石山等偏僻之地。他們清晨開始工作,家人在閣樓上把貨物裝箱或組裝玩具,自己便出去見客,回來再工作至深宵,「玩具天堂」便是靠他們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

 「香港的玩具從業員很靈活,能適應時代轉變,懂得與客人交往,取得客人的信任。因為當年洋行很多都是英國人開的,一開始已可以和外國人交往,所以他們都喜歡找香港人傾生意。」

一直緊貼世界趨勢

 很多人以為香港玩具業已慢慢式微,的確,香港製造業後勁不繼,隨著內地工業的迅速發展,也慢慢失去優勢,但玩具業本身在香港卻依然有一定的地位。或許是繼承了殖民時代的經營模式,或許因為已經打出名堂,壟斷了歐美等主要出口市場,總之香港因著天時地利人和,依然能夠保持一定的競爭力。

 玩具是一種恆久存在的事物,人們對其需求不會突然降低,因為幾乎所有小孩子都需要玩具。近幾年,iPad、iPhone等科技產品冒起,一下子虜獲了孩子的歡心,拿著智能產品的時間或許比傳統玩具要長上很多,很多人擔心玩具行業會失去存在的價值。

 楊子江指出,玩具朝科技化發展是難免的趨勢,在玩具裡面加入電子元素不是甚麼新鮮的事,因為很早期的時候,玩具已經融入電子技術,可以發光、發聲。而玩具基本可分成兩類,分別是適合0到4歲的學前玩具和5歲以上較為複雜的玩具。如果這樣區分的話,學前玩具受到的影響更少,畢竟這類玩具結構簡單,主要以啟發孩子的想像力為主。

創意無處不在

 作為香港設計年的第一項活動,很多人心裡也有一個疑惑,到底玩具與設計、創意有甚麼關聯?

 「玩具本身便是創意的體現。」楊子江從事玩具工作40多年,本身很喜歡玩具,玩過不同的玩具後,他覺得玩具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可以隨小孩子一個想像、一個思緒而湧現出不同的設計。先不說現代加入電子、科技元素的玩具,以前的手製玩具如荷蘭水蓋、彈波子、橡膠繩等都是結合創意的產物。

 「50年代已有原子粒收音機,我們只不過用皂盒砌著砌著便砌出一個收音機。後來電話出現後,小孩子見到父母用電話覺到有趣,他們便用一條線穿過雪糕杯,拿著雪糕杯湊在耳邊便可以聽到附近其他人說話。」有時創意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反而更加容易體現出來,畢竟那個年代沒有所謂的玩具,如果不動動腦、不發揮想像力的話,便沒有東西可以玩。

 丁煒章表示當年他最喜歡的玩具便是「無敵鐵金剛」(Six Million Dollar Man),這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生產的玩具讓他印象很深刻,機身上有按鈕,一按它便像機械人一樣走動,而且眼睛有望遠鏡的效果,很難想像在科技不普及的年代竟能出產功能性如此強大的玩具。

 「玩具與生活、社會變化息息相關,玩具設計會隨生活形態的改變而有所變化。」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在迪士尼動漫畫出現後,玩具界也開始推出迪士尼產品;超人是在電視普及後才出現的;沒有太空人以前,人們會憑自己的想像勾勒出心目中的太空人,所以那時的太空人玩具與實際太空人的形象有很大分別。

寓教育於娛樂

 玩具除了玩,看似沒有太大的價值,然而在玩具開發商眼中,玩具的價值並不只是一個「玩」字足以涵蓋,尤其是那些經典玩具。「飛行棋」、「大富翁」能夠教人甚麼?這些遊戲好玩之處在於玩極都不會厭,一盤棋可以鬥個你死我活,一場土地買賣可讓人一嘗成為大業主的滋味,也讓人感受到傾家蕩產的百般無奈。

 「玩的過程便是創意的啟發。」丁煒章笑說。我們都知道飛行棋怎麼玩,但與不同的人玩卻有不同的規則,有人說兩隻棋子重疊如同被「食」,要重新來過,或飛行時「撞」到另一個玩家的棋子,那個玩家很不幸地要重新來過。諸如此類重來又重來,氣氛緊張刺激之餘,最讓人扼腕的往往是在最後階段被人捷足先登,飛行棋確是一個殘酷的遊戲。

 「你學到甚麼?玩飛行棋正正可以讓小孩子感受那殘酷的氣氛,因為社會便是這麼殘酷!」至於大富翁則是另一種玩法,不是教人如何買賣物業、培養「炒風」,而是教他們何謂規矩。「大富翁有很多規則,玩遊戲可以讓孩子知道遵守規則的重要性,以後出來讀書、工作便知道社會如同遊戲般,有很多規矩要遵守。」丁煒章表示他的孩子很喜歡玩這些「實質」的玩具,問他們要玩電腦遊戲還是大富翁時,他們想也不想便選了大富翁。

 「玩具最大的功能便是教育,讓孩子在學習中玩耍。事實上,不同的玩具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向,如學前玩具可以幫助小朋友分辨顏色、形狀,學簡單的英文、加減乘除等。有很多東西學校不會教我們,但孩子卻知道要扶老人家過馬路,知道賊是壞人,這便是玩具的價值。」

 怎樣才能算是好玩具是很難定奪的事,畢竟每個人的品味都不一樣。我們理解不了為甚麼小孩子會喜歡玩那些涉及顏色、形狀的玩具,也不明白「煮飯仔」好玩之處在哪裡,但至少在玩具廠商眼中,能夠教育人的便是一件好的玩具。「我們希望你們玩煮飯仔時會有做一個好媽媽的念頭,玩『陞官圖』、『鬥獸棋』能了解多一點中國文化。」這是玩具設計者最大的心聲。

 從殖民地時期那一分拚搏、不怕死的精神,走到今時今日每一件玩具都秉承教育孩子的責任,香港這個「玩具天堂」並非浪得虛名。

相關新聞
香港玩具傳奇 永不止息 (圖)
「玩具天堂-香港玩具文化與創意」展覽 (圖)
古蹟活化的基本原則 (圖)
講武堂 (圖)
書展大戰:台北V.S香港 (圖)
書評:從關照留守兒童的心靈開始 (圖)
書介:以眨眼乾杯 (圖)
書介:對照記@1963 (圖)
書介:蔡瀾潮晒台灣 (圖)
書介:生活革命 (圖)
書介:今日香港 (圖)
徵稿啟事
百家廊:你聽到了甚麼? (圖)
翠袖 乾坤:服務,如何令客人窩心
跳出框框:簡 愛
琴台客聚:時「艱」教學卅年錯
生活語絲:沙飛百年冥壽
思旋天地:奇妙世界
網人網事:網民很忙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