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首艘航母平台在去年試水。
每年全國兩會,每當解放軍代表團身著統一制服,排著整齊的隊伍,從天安門廣場下車走向人民大會堂時,格外吸引中外媒體長槍短炮的聚焦。統計顯示,過去10年,中國每年的國防開支幾乎均以兩位數以上增長。而事實上,這10年,中國軍隊也實現了「脫胎換骨」式的大跨越,裝備水平正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在維護自身安全的同時,正成為一支能應對「多種安全威脅」、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兩會報道組 葛沖
從國防費預算到中國軍事威脅論,從航母到神舟載人太空漫步,從釣魚島之爭到台灣問題的解決,從南海國際航行權到索馬里護航國際維和,每年的全國兩會上,有關中國軍隊國防的話題總是各方熱議的焦點。每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都會闢出專門章節談及國防建設,而最新的年度國防費預算也都會在兩會期間出爐。
軍費仍保持兩位數增長
昨日公布的2012年中國國防預算則為6,702.74億元人民幣,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長11.2%。1999年,中國軍費首度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過去十年間中國軍費數額曾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但佔GDP的比例卻多年保持在2%以內,低於世界平均4%的水平。然而,也有外媒注意到,中國軍隊科研經費增長明顯,近十年間增長約10倍。
去年,中國首艘航母平台試水和「殲—20」試飛的消息更引發世界廣泛關注。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表示,「可以說西方發達國家擁有的各類裝備,我軍基本都有了,而且不少裝備的性能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向本報指出,去年有一大批新型裝備交付部隊。得益於這些裝備,中國軍隊在信息化條件下的威懾和實戰能力有所增強。
從各種新型武器裝備到各式新裝,看得見的變化背後,是中國軍隊深刻的「轉型」和「跨越」。國防大學教授李大光說,「與10年前相比,中國軍隊的變化接近了『脫胎換骨』這個層次。」羅援認為,中國軍隊目前呈現出四新:新裝備、新編制、新觀念、新氣象。
加強信息化搶佔制高點
過去近十年間,中國軍隊進行了一系列新的軍事部門、作戰部隊的組建和軍校的改革。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提出的全面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已被明確列為解放軍作戰訓練的一個核心任務。
從1993年提出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到2003年又進一步明確「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再到去年總參謀部新成立或改編了三個正軍級部門—信息化部、戰略規劃部和軍訓部,折射出了中國軍隊建設的前進脈絡。羅援認為,這幾個部門的成立,意味著中國軍隊正在積極建設一支信息化的軍隊,為信息化戰爭做準備,搶佔制高點。有消息顯示,中國軍隊已建成三軍一體的指揮網絡。
同時,面對世界軍事新變革,在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下,中國軍隊近年對內建和諧軍營,對外逐步建立國防部發言人制度,頒布國防白皮書,並通過聯合軍演、對話磋商和互訪等,加強與外軍在軍事安全領域交流與合作。除了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國海軍積極參加了亞丁灣國際護航,中國軍機、軍艦積極參加利比亞撤僑;中國的救援隊、醫療隊參加了日本大地震救援活動。羅援稱,中方近年正是本著更主動、更具建設性的態度參與地區安全合作,並正在塑造中國軍隊透明、務實的形象。
發展航天提高反擊能力
在航天方面,羅援指出,中國也已經進入世界強國之列,即將成為宇航空間站俱樂部的成員之一。「當然,中國發展航天事業,主要用於科學考察和造福人類和平事業,不會去搞外層空間軍事化,更不會在外層空間搞軍備競賽。」
「但是,毋庸諱言,天宮一號和神八的成功對接,表明中國在火箭發射、對航天飛行目標的偵測、捕捉、監控、感知、對接等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一旦軍民兩用,將能夠極大提高中國軍隊的自衛反擊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