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相親青年。 網上圖片
——梁祝相會地 十女爭一男
相親,本是一種頗具中國傳統特色的戀愛方式,但時至今日,這種「老土」的方式卻又吃香起來。有調查顯示,「相親」活動近幾年在全國取得驚人的發展。而有「愛情之都」美譽的杭州更是內地相親最活躍城市之一,近三年累計有超過50萬餘人參加,而其中以女性佔絕大多數,逐漸發展成十女爭一男的趨勢。 ■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俞晝 杭州報道
5月5日,星期六。家住杭州拱墅區的李梅6點半就起床梳洗、化妝。她穿上前一晚就準備好的連衣裙,喝了杯牛奶,打算出門。李梅租住在杭州一個2002年建成的小區裡,同住的還有她在外貿公司工作的男友。李梅告訴男友,單位周末組織春遊,下午才能回來。事實上,她是打算去杭州萬松書院參加相親。
同居5年未嫁 背男友相睇
萬松書院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三年的愛情故事發生地。借其美麗傳說,萬松書院於2005年6月開始,每周六上午都舉辦公益性的相親活動。每場都會吸引近千家長帶同資料,前來為兒女尋覓對象。隨著「恨嫁」心態的步步攻心,近期像李梅這樣「主動出擊」的大齡男女也有不少。
「貧賤夫妻百事哀」,談到自己為何已有男友還要去相親時,李梅嘆了口氣:「你看我們現在租的房子,1室1廳,每月就要2200元。如果將來結婚有了孩子,都沒辦法住了。當初我認識他的時候,我才26歲,現在都30了,也不敢結婚。但我現在實在是等不下去了。」李梅在一家教育機構做數據分析員,月薪4000元,「按照現在的情況,我跟他不吃不喝50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杭州的房子。」
「其實平時我是穿長褲居多的。」身高1米68的李梅撣了撣長裙,「不過這裡都是老人居多,老人家或許還是比較喜歡小姑娘文氣些的。」
102路是唯一直達萬松書院的巴士。每周六上午,來自杭州各個角落的人們各懷憧憬,目標都朝著萬松書院方向,將巴士擠得幾乎沒有落腳的地兒。為了節省30元的的士費,李梅也成為其中的巴士乘客。
公園展示資料 家長對對碰
當巴士抵達距200米的萬松書院,全部乘客下車後,人流越來越集中,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自動圍成幾個圈子。走近每個小圈子,可以看到,圈子的中心幾乎都是男方的家長,外邊圍著女方的家長。這正印證了杭州心心緣工作人員的說法:「現在相親是男方市場,條件好一些的男士幾乎是供不應求。」
萬松書院景區收費10元,憑公園卡或老年證可以免費入園。李梅猶豫了一下,還是掏了10塊錢,買了一張門票:「雖然書院門口也有人在相親的。但我想想麼覺得入園畢竟要花10塊錢的,人估計更誠心,素質也更高點。」
景區裡的相親紅娘在幾棵樹之間牽起了繩索,男士女士的資料就夾掛在繩索上,遠遠看去像是晾了一件件衣服。沿著繩索走了一圈,發現女士資料明顯比男士資料數量多,幾乎是10:1的比例。
最終離開的時候,李梅的小本本上密密麻麻地記載了20多名男性的資料和電話。「回家以後把本子先藏起來,等上班空點了再跟他們聯繫。」李梅有些不好意思,「多個選擇多條路嘛,也是為了將來著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