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毛澤東和林彪。 網上圖片
——蔣介石慘敗 懸賞十萬擒林彪
1930年11月,蔣介石調集十萬兵力進攻贛南赤區。敵軍兵分八路,分進合擊,企圖一舉蕩平紅一方面軍主力。毛澤東指揮紅軍部隊實行「球心退卻」,轉移至黃陂、小布地區。12月下旬,東固之敵張輝瓚部孤軍東進,朱、毛下令反攻。林彪、羅榮桓按照軍委指令,親率紅四軍直撲龍岡以北的上固。急行軍余中,偵察員報告張輝瓚師位於龍崗。林彪立即決定改變行軍路線,簽署了一則十分簡短的命令:上固無敵,敵在龍崗,望全軍將士奮起精神消滅之。
林彪的命令簡潔精練,近乎訓詞,命令由參謀人員抄在一塊門板上,豎在部隊經過的路口,以便每一個戰士都能看見。指戰員一望便知。張輝瓚所部已被圍困,高興得直叫喚。30日下午,林彪率領的紅四軍和彭德懷率領的紅三軍團同時趕至龍崗地區,已與紅三軍、紅十二軍苦戰一天的敵張輝瓚師抵擋不住紅軍的三面夾擊,頓時潰不成軍,土崩瓦解。此役俘敵九千餘人。
敵人鼻下 潛伏二十多日
1931年春,蔣介石換將易帥,派軍政部長何應欽擔任總司令,增兵二十萬向中央根據地再度發起進攻。毛澤東將主力紅軍撤至根據地底部,在敵人鼻子底下隱匿了二十天之久,而敵軍毫無察覺。5月14日,紅軍破譯敵人電訊,得悉敵二十八、四十七師將離開富田進佔東固,其中公秉藩之二十八師經中洞靠攏東固;王金銘之四十七師沿觀音崖、七寸嶺向東固攻擊前進。紅軍總部決定吃掉這兩股敵人。命令由毛澤東親手簽發,為了保密,連軍參謀長也不知曉。這一仗的關鍵在於觀音崖方面。
由富田到東固,中間橫亙著一座大山,七寸嶺、觀音崖是敵軍必經的兩處險隘。5月15日,林彪率領紅四軍搶佔了這兩處隘關,與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御林軍」四十七師展開激戰,白刃相交,刺刀見紅,戰鬥十分激烈和殘酷。
打破規定 首長前線作戰
按照紅軍當時的規定,行軍打仗,軍事首長走前面,政治委員留後面。戰鬥一打響,這一規定被打了折扣,林彪、羅榮桓和各師團軍政首長都親臨前線指揮作戰。炮彈爆炸聲和戰士們的衝殺聲響徹雲霄。突然,一發炮彈突然在師團首長所站處旁邊爆炸,擊中了站在林彪左邊的紅十一師政委羅瑞卿,受傷部位就在太陽穴附近。林彪下令將羅瑞卿抬下去搶救,繼續組織部隊反擊,以攻對攻,把敵軍逼出陣地,壓到山窪中消滅。
羅瑞卿被抬到後方,陷入昏迷之中。醫生估計這位政委可能會犧牲,便通知後勤部門做一副棺材,準備收殮。可是,羅瑞卿卻神奇地活了下來。當他甦醒過來時,他的軍政上司,林彪、羅榮桓站在他的面前,告訴他紅軍橫掃七百里,五戰皆捷,俘敵二萬,粉碎了敵人的第二次反革命「圍剿」。
蔣介石痛心疾首之餘,感到「步步為營」的戰法失之過緩,改取「長驅直入」的方針。1931年7月,蔣介石親掛帥印,發誓「不獲全勝,不回南京」,指揮三十萬大軍洪水一般由北而南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幾乎佔領了整個蘇區。由於敵軍來勢兇猛,紅軍不能在根據地腹部進行集結調動,只好冒著酷暑,繞道千里,經瑞金至興國地區集結力量。8—9月間,紅軍發起旋風般的總攻擊,經蓮塘、良村、黃陂、老營盤、方石嶺五次戰鬥,殲敵三萬。蔣介石再次損兵折將,無功而返。(七之三) ■來源:《林彪的這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