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資源再利用 延長產業鏈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著力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減少廢物排放。圖為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的二氧化碳回收爐。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是蒙古語「鹽澤」的意思,這裡是鹽的世界,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油氣、煤炭及金屬礦藏。盆地內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的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鉀鎂鹽礦床,其各類資源總量達601億噸。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鹽湖集團的前身青海鉀肥廠就在這裡開發鉀肥資源,但是受技術條件和發展階段的限制,一直以鉀的開發為主,大量的鈉、鎂、鋰等伴生資源都被當做「廢料」排放。如何把寶貴的資源吃乾搾盡,成為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如今,從單一開發轉向綜合利用、延長產業鏈條等循環經濟模式的探索,有效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

污染浪費同時解決

 在鹽湖集團車間裡,一袋袋PVC產品從生產線上陸續送出。今年9月底百萬噸鉀肥產品綜合利用專案一期工程將全部投料試車成功,打通全部工藝流程。除了PVC,目前還生產出了氫氧化鉀、甲醇等產品。工藝流程全部打通後,還將生產出合成氨和尿素。這一專案的建成首次實現了柴達木盆地中的鹽湖資源與天然氣資源、煤炭資源的有效結合,標誌著鹽湖資源開發由單一的鉀鹽生產向鉀堿結合、無機化工向有機化工轉換。如今,在整個柴達木盆地,諸多企業不僅通過延長產業鏈來提高資源再利用水準,而且通過產業間融合推進尾礦「資源化」。

 在柴達木盆地西北部錫鐵山鎮,年採選礦石能力超過150萬噸的西部礦業錫鐵山鉛鋅礦是國內最大的鉛鋅原料生產基地之一,這個企業除生產鉛精礦、鋅精礦外,每年還會產生10多萬噸尾礦硫精礦。20多年來,大量的硫精礦尾礦堆積如山,污染環境。

 為了處理尾礦污染和浪費的問題,當地政府於2007年引進了產業關聯度極高的青海創新礦業開發有限公司選礦尾渣製硫酸、磷酸一銨專案,不僅全部消化掉鉛鋅礦當年產生的尾礦,而且消化了一部分以前堆積的尾礦,帶來了數十億元的工業產值。與此同時,一個由採選礦、硫酸化工、化肥和水泥組成的循環經濟產業網也應運而生。

加快產業融合 優化資源配置

 今日柴達木,像青海創新這樣的發展模式已不鮮見,通過加快產業融合和優化資源配置,柴達木盆地內資源開發正在由粗放型向綜合利用轉變,循環經濟的發展路徑越來越清晰。

 今年8月初,《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主導產業體系規劃》正式出台。在未來幾年內,青海省將投資2,000億元,構建七大產業體系,培育形成十大產品生產的基地,爭取到2020年,把柴達木建設成為在世界類似產業中發展循環經濟模式的典範和窗口。

相關新聞
三軍點兵 戰鷹導彈顯神威 (圖)
日美聯合軍演 兩航母參練 (圖)
人民日報:若無力保釣 發展意義何在?
華續釣島巡航 日增兩棲作戰軍力
外交部敦促日恪守「一中」 審慎處理涉台問題
日企名車對華停售 (圖)
日媒:野田內閣支持率再降
華提供30億 與東盟海事合作 (圖)
內地四因素谷長假經濟 消費額8000億 (圖)
專家解讀:新政多管齊下 持續提振消費
內地「十一」長假消費主要數據 (圖)
黃金周反思系列三之二 (圖)
景點超負荷 黃金周變黃金粥 (圖)
他山之石:預約限流通票制 疏堵有良招
專家之言:完善景區配套 出台《旅遊法》
「破壞式旅遊」 名山名勝「狠受傷」 (圖)
黃金周六大「恐怖」景點
網友作詩調侃黃金周 (圖)
聚焦十八大:青海.亮點篇 (圖)
循環經濟保生態 青海步入綠通道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