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世界友人齊聚樂山 緬懷文化巨人郭沫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郭沫若女兒郭平英為郭沫若銅像獻花籃。

 11月16日,郭沫若誕辰120周年紀念日,來自中國、韓國、德國、斯洛伐克、克羅地亞等國家和地區的120餘名專家學者、郭沫若親屬代表與郭沫若家鄉樂山沙灣的數萬群眾,共同參加了郭沫若紀念館開館儀式、「郭沫若與文化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深切緬懷一代文化名人。

郭沫若紀念館開幕

 晴空萬里,陽光明媚,讓人心情特別舒展。

 「大渡河從西南流來……」,16日上午9時許,伴隨著30名兒童的朗朗誦讀聲,位於樂山市沙灣區的郭沫若紀念館開館儀式正式拉開帷幕。「郭沫若是沙灣人民的驕傲,也是全國人民的驕傲。」不少專家學者說,剛剛落成的郭沫若紀念館,以豐富的歷史文物、翔實的文史資料和現代化多媒體表現形式,生動記述了郭沫若波瀾壯闊的傳奇人生,展現了郭沫若在文學、詩歌等方面的成就,是弘揚沫若文化的又一重要陣地。

 郭沫若的女兒郭庶英、郭平英等郭老親屬和來賓代表為郭沫若銅像敬獻花籃,共同見證郭沫若紀念館開館。郭沫若紀念館佔地6056平方米,分為君自沫水來、國之棟樑柱、文藝新創造、史學開宏篇等四個單元,以場景雕塑、漆畫、多媒體、動漫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郭沫若在文學藝術、歷史考古等領域的卓越成就。

專家學者崇尚沫若精神

 16日上午11時,「郭沫若與文化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樂山沙灣沫若國際大酒店隆重舉行,來自韓國、德國、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2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98歲高齡的四川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馬識途說, 郭沫若是當之無愧的當代中國文化巨人,他在中國文學、考古學、書法等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和魯迅一樣是中國當代文化界的一面旗幟。

 80歲高齡的斯洛伐克學者高利克已是滿頭白髮,他不遠萬里來到樂山參加郭沫若國際學術研討會。「我最喜歡郭沫若的《女神》。」高利克用標準的漢語說,郭沫若的文學成就有目共睹,他的外甥女也特別喜歡研究少年郭沫若,他以後將會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郭沫若的著作。

 「郭沫若勇敢投身新文化運動,以充滿革命激情的詩歌創作,開創一代詩風,是我國新詩歌運動的奠基者;郭沫若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文化運動,他是那個時代民族精神的引領者,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不少專家學者說。

郭老女兒:父親很慈愛

 「今天是父親120歲生日,這麼多友人共同緬懷父親,我真的很高興!」郭沫若的女兒郭庶英很激動。這次,她和妹妹郭平英專程回到家鄉參加父親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郭庶英與父親郭沫若整整在一起生活了38年,是兄弟姐妹之中,隨父親生活、學習時間最長的子女。郭沫若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時,郭庶英正是該校學生。郭庶英說,在很多人眼裡郭沫若先生是著名的學者、詩人;而在女兒心中,父親是一個很慈愛的平凡人。郭庶英說,當時生活很苦,但父親總是想讓她開心些,經常跪在地上給她當馬騎。晚年時,郭老很思念家鄉,很想喝家鄉的蔥花紅豆湯。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冬、李兵 四川樂山報道

相關新聞
艾敬 以愛為名 華麗轉身 (2012-11-19) (圖)
名家說艾敬 (2012-11-19) (圖)
世界友人齊聚樂山 緬懷文化巨人郭沫若 (2012-11-19) (圖)
葉永青的快意江湖 (2012-11-17) (圖)
人物介紹: (2012-11-17) (圖)
《飛快流逝的鄉土》 (2012-11-17) (圖)
《孔雀》 (2012-11-17) (圖)
《赭石山水》 (2012-11-17) (圖)
用樂器來唱歌 (2012-11-17) (圖)
著名編劇何冀平 筆底戲夢半生情 (2012-11-10) (圖)
二十載京港兩地情 (2012-11-10) (圖)
一路走來毛俊輝 香港戲劇的推動者 (2012-11-03) (圖)
應時而動李應平:激盪台港文化對話 (2012-11-03) (圖)
詩人歐陽江河的「煉金術」 (2012-10-27) (圖)
歐陽江河新作《鳳凰》(節選) (2012-10-27) (圖)
幻想成真:亞洲打擊樂第一人 李飚 (2012-10-20) (圖)
扎根寨城 「撕」出不平凡 (2012-10-20) (圖)
彭浩翔 追求情感與瘋狂 (2012-10-13) (圖)
從形式化到方方面面 (2012-10-13) (圖)
榮念曾 華人實驗藝術先驅 (2012-10-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