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獨立歌手黃玠。
——獨立音樂新生代(三)
文:伍麗微 攝:黃偉邦
如今的台灣,音樂環境的確與十多年前不一樣了。每年大大小小的音樂比賽多不勝數,只要有實力,要突圍而出並不難。但走出來以後,要長期立足在這個舞台上卻是一個考驗,至少你必須有一些與別人不一樣的特質。黃玠是獨立音樂歌手,2005年當兵退伍後踏入這個圈子,不到七年,他發表了兩張專輯,已經略有名氣。
他說:「我想用我的音樂,改變這個世界。」
自信是原動力
黃玠很自信,也很真實。無論是音樂還是生活,他最大的堅持就是說實話,因而他不會說有違良心的話,不會寫自己不喜歡的歌。對於音樂以外的事,他很淡然,一切外在的因素彷彿都不會影響他。音樂路上所吃的苦,遇到的困難,他都用一句話來概括:「我不覺得辛苦,也不覺得這是犧牲。」剛退伍開始做音樂那兩年,他的收入非常少,但他從不覺得生活過不下去,因為他在做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我覺得辛苦是你一直花時間做不值得的事情。」
以音樂作為職業,很酷,但也很危險,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很快就走不下去。很多人都有音樂夢,很多人對於音樂圈有美麗的幻想,但能夠出頭的人就那麼幾個。黃玠或許不是唱得最好的一個,卻對於自己非常有自信。「進入音樂圈最大的困難是自信,你要很有自信,不然會做不下去,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東西有沒有可能,能否維持你的生活。」他沒想過要賺大錢,卻不允許自己連維生的能力都沒有。現在他每一兩個月就會在Livehouse演奏一次,中間會穿插一些商業演出。
獨立歌手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包袱,希望自己有別於大眾歌手,保留一點小清新,不想自己的音樂過於商業。但黃玠似乎不覺得獨立音樂與商業演出有太大的衝突,「獨立製作跟大眾歌手的差別其實跟音樂無關,只是宣傳手法不一樣,我一直都覺得獨立音樂不代表小眾。」因為那也是生活,只要喜歡音樂的本質不變,那也不見得是很糟糕的事。
音樂環境開放
喜歡陳綺貞、黃小楨、張懸的他,也希望自己的音樂如她們一樣, 既簡單又深刻。他一直創作,一直表演,心中想的也只有音樂。即使獲取很多獎項,他也不覺得有多重要,「入圍或得獎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還不錯的宣傳效果」。
台灣的音樂環境確實繽紛多姿,從音樂比賽或選秀節目走出來的大有人在,流行歌手、獨立歌手、文青歌手共冶一爐,是環境造就了他們,也是他們改變了環境,但最重要的還是觀眾的口味愈來愈多元化,接受能力愈來愈高。「其實好不好都是由聽眾來決定,因為不管歌手多會唱或硬體有多好都沒有用,要觀眾知道你在做甚麼,他們接受這件事,你才有辦法做下去。我覺得台灣目前很好,至才比十年前好非常多。」以前大家會覺得龐克樂團很叛逆很有問題,但現在再也不會有人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
正因為相關單位非常支持音樂創作,民眾的心態、視野也很開放,黃玠在這小小的海島上也能披荊斬棘,一路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