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陳鼓應:讀典籍積累民族的歷史意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2-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一般人認為,老莊哲學精神屬於出世之學,但哲學家陳鼓應教授告訴我們,以道為出發點向下流注,普化到人間,落實於人心,貫注到現實人生中,是啟示未來道路的良方。應香港中華書局之邀來港講座,陳鼓應教授與記者分享傳統經典與當代的關係。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小島

記:記者 陳:陳鼓應

記:在這次香港中華書局舉辦的講座上,您回顧了自己的學術道路,其實這也正好應對了你現實生活中的際遇和命題。

陳:是的。民主和民族,這是我一生的兩個支柱,等於一個人兩條腿走路。原來我是追求自由民主,這反映到我對《老子》、《莊子》作的註裡面。學術是我現實生活追求自由民主的憧憬,追求自由民主的折射。我們當年在台灣,五四以來的新傳統和知識分子在台灣日據時代抗日的傳統到很久以後才續上。70年代我們辦《夏潮》雜誌,之前我們辦了《大學》雜誌,我們作為五四精神在校園影響之下的年輕知識分子,要求革新,要求變革,剛好保釣是一個契機。

台灣民主運動是本省人、外省人,各方面的知識分子共同抗衡專制整體。蔣介石把儒家誤用了,變成了效忠君主的家長制,一言堂,自己是聖王,就是絕對性。所謂道統,就是只有一個聖王造神運動,它是一種禁錮,是對觀念的束縛。我在學術上借尼采,借莊子,反對這種道統。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殷海光教授也是強烈反對被誤用的政治上的道統。

但台灣現在是自我邊緣化,到現在連鳳凰衛視、中央四台都看不到,我講的和政治立場無關,我只是說事實。我一回台灣就感覺被封閉住,海峽以外的事情都不知道。這多麼嚴重。

記:在講座上,您還談到香港對於你們那一代台灣知識分子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圖書出版、文化資源方面等,為您提供極大的文化滋養。但現在的現象是,台灣文化正影響香港,香港人放假都願意飛去台灣,甚至出現了「哈台」這個詞。您怎樣看現在的香港?

陳:我想每一個地方的人都是這樣,沒有很珍惜他已有的資源,都是看別人的長處,別人的短處和缺點都看不到。到內地也是一樣,這我太多經驗了。我覺得,你說的這種現象的出現,是有它的道理。對比之下,白色恐怖和文革,兩個時代遺留下來的傷痕,都不只一代、二代人、甚至三代人能夠彌補,以及平衡歷史的傷痕。但人必須要有歷史意識,如果沒有歷史意識,就像尼采說的,缺乏歷史意識,就像阿爾卑斯山下的居民一樣,心胸狹隘,追求現實,歷史被壓縮成平面。受美國的影響,台灣被壓縮,然後現在是香港,都缺乏深沉的歷史意識。這就是為甚麼需要介紹儒家、道家,我覺得都是讓大家能夠有一個歷史感。

人不是平面的,是有歷史的豐富的內涵。因此,台灣雖然兩蔣時代,將傳統文化用作政治工具,可是不管怎樣,學人開始整理很多經典,中華書局整理的古籍到了台灣,就起了極大的作用,沒有這個知識的滋養,我沒辦法寫出我的著作。也因為有這樣多的參考書,我們才能夠有一個知識窗戶,給我們做醞釀。然後教育非常重要,經濟發展之後,社會發展比較穩定,透過小學、中學、大學,這個傳統文化教育,說得不好聽叫被灌輸,但總比完全是西化好。像內地,它的根被反右以來的意識形態給鏟掉了。沒有哪個民族不重視自己的根、樹枝和樹葉的。

記:您也曾提到您第一次到歐洲的所見所聞,歐洲之旅對您思考傳統文化的觸動在哪裡?

陳:我1986年第一次到歐洲,去了一個月,一路上都在笑自己。我們那時認識的世界地圖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台北,還不是全台灣,還有一個是美國。看到高鼻子就說,你是美國人吧?我到歐洲參觀,看到遺留下的羅馬廣場、古跡,都給我一種莊嚴感。我到埃及,看到在3千年前、4千年前,人類文明建構的歷史。我還看到了活著的歷史。我到法國印象最深,我看到我朋友的兒子在念典籍,是經過整理的,介紹文史哲,一共有18本,從希臘、羅馬到文藝復興再到當代。我很感慨,法國這個民族有歷史文化流到當代人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我們呢?我在北大辦講座,杜維明教授說,像《大學》、《中庸》,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學生讀過。同樣,我們問很多幹部,有沒有人讀過《老子》、《孟子》、《論語》、《莊子》等,我想絕大多數人沒有讀過。

記:您說過老莊是您安身立命的思想,對於年輕一代人來說,要找到安身立命的思想卻很困難了。

陳:我們還能再到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理論系統、意識形態裡面,在物化的潮流裡面尋找到安身立命的思想嗎?我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在一個整理古籍的百年盛典裡,有一位負責意識形態的人說了好多好多話,我只記得他提到馬列。我覺得這不相關嘛,我研究老子、莊子,跟馬列有甚麼關係?所以,我2007年在西安的道德經會議上說,黨校要讀《道德經》。我相信現在有開始讀了。

記:您也會給內地的政府官員做講座?

陳:偶爾。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現象,但不夠普及。你讓小孩子讀一些詩詞歌賦,心靈也會美一些,但還是不夠。不過我也看到另外的一面。我在北大舉辦的講座,都是學術研究的,如果我在台灣舉辦,沒幾個人來聽。香港我不是很清楚,在內地場面感人,講堂總是爆滿,年輕人對知識追求的熱度讓人感動。

中國這個民族的人,只要有機會給他,就好像一把草扔到那裡,就能慢慢自己長起來。但這個機會我們怎麼提供?我覺得,政治高層不要太意識形態化,沒有哪一個民族,是把文化傳統拋得這麼乾凈。所以只要有機會,我身體還可以,講道家我很願意,儒家的資源非常多了,但我覺得還應該在中學、小學做普及。台灣就是這樣日積月累,在7、8年前,大家就忽然發現國民的素養提升了。

相關新聞
陳鼓應:讀典籍積累民族的歷史意識 (2012-12-12) (圖)
陳鼓應簡介: (2012-12-12) (圖)
N城記:萊比錫/深圳:如何鑒別黃色小說 (2012-12-12) (圖)
書訊:《藏傳佛教大辭典》編纂啟動 (2012-12-12)
書訊:英仕曼亞洲文學獎公布入圍名單 (2012-12-12) (圖)
蘇偉貞:書信,是張愛玲的另一個舞台 (2012-12-10) (圖)
書評:御宅族與後現代性 (2012-12-10) (圖)
書介:2013唐立淇星座運勢大解析 (2012-12-10) (圖)
書介:Jamie's 15-Minute Meals(精裝) (2012-12-10) (圖)
書介:Grimm Tales: For Young and Old (2012-12-10) (圖)
書介:哈比人(全新修訂譯本) (2012-12-10) (圖)
書介:大國興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線之爭 (2012-12-10) (圖)
徵稿啟事 (2012-12-10)
韓素音的情與愛:讀《瑰寶》和其他 (2012-12-05) (圖)
N城記:北京/萊比錫:好書年度推介 (2012-12-05)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網絡版)02/12: (2012-12-05) (圖)
要刊書事:The Guardian《衛報》02/12: (2012-12-05) (圖)
要刊書事: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30/11: (2012-12-05) (圖)
要刊書事:TIME《時代周刊》12/11: (2012-12-05) (圖)
2012踏上「末日之旅」 (2012-12-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