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自由野」中的唐納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2-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上個周末可謂陽光燦爛,兩萬多名市民和文化藝術愛好者一同參與西九海濱長廊的「自由野」共創項目。而其中置放了四十多件互動藝術裝置的「點陣圖」,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裝置之「點」。唐納天與「點陣圖」中的另外三位藝術家一起,為人們展現出「藝術」與「人」互動的可能性。

 生於1980年的唐納天是活躍於本土的裝置藝術家,而他同時也在香港藝術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任教。今次帶來「自由野」的作品,便是他與藝術學院的學生共同完成的一組互動作品。「最初構思就是想做出一個自由的空間,」正好呼應了整個項目的主題,於是他們創造了一個「放映空間」——有sofa、有電視、有地毯,就像是一個舒服的客廳,小朋友更可以操縱地毯上的遙控車。不過除了地毯上的遙控車,另外四架可不是簡單的玩具,而是經過改裝的會移動的攝影機,那些電視則是「閉路電視」。當創作團隊將車遙控前往「自由野」空間的不同位置時,電視上也會直播出車所捕捉到的畫面。

 與此同時,唐納天和他的學生們也在「自由野」中用沙子堆出金字塔,只不過由於觀眾太喜歡和作品互動,這些金字塔堆好半個小時後就已變成沙子。按照他本來的構想,當遙控車駛過金字塔拍下影像時,在「放映空間」中的閉路電視裡,人們看到的其實是被放大後的金字塔,視覺效果便很有趣──彷彿人們身處一個空間,又可以觀望到第二個不同的空間。只是這次「自由野」的參與者出乎他意料之外的熱情。他說:「我也是想試一下看看人們會不會即刻就去觸碰去摸,因為之前在畫廊中做同樣的作品時,情況並非如此。」當人們看到沙製金字塔擺在畫廊時,大多會把它當成是「藝術品」來觀賞,但這一次在西九,觀眾卻更直接地與它互動。

 這種效果,恰恰是唐納天所喜歡的。他想要創造出一種「情境」,而非一件呆板的「藝術品」。他坦言自己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來到「自由野」,而且會用有別於平時的方式看待、感受「藝術品」。

 許多人談起西九時都滿懷期待,但唐納天的態度反而是「可能會帶來一些改變,但那是以後、未來的事,我會注意發生些甚麼。」他更大的感受是:「當西九落成之後,是否還能像現在這樣,讓藝術家們去做這種臨時性搭建起的作品?」他很喜歡這種「臨時的」,能讓人們無拘無束去想東西、帶來靈感的創作空間,更希望他朝一日,西九正式完工後,也能維持這開放、靈活的環境,讓公眾在其中自由地去體會藝術。

 至於政府對本土藝術家的支持,唐納天認為:「當然相比一些對藝術完全不提供資助的國家,香港對藝術家還是有支持的。但更重要的是,政府要open minded。」多一些「自由野」這樣的平台會更好,同時行政上多一些真正了解藝術家的方針會更好。他相信,當我們談論「文化與藝術」時,並不能只依靠藝術家的力量,而是全體市民,從政府到藝術家到觀眾都需要去參與、去思考、去討論的行為。

 唯有如此,本土藝術的力量才會真正開花結果,並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文:賈選凝

相關新聞
李亞鵬 慈善雙刃劍 (2012-12-22) (圖)
採訪花絮 (2012-12-22) (圖)
「自由野」中的唐納天 (2012-12-22) (圖)
舞癡陳愛蓮 六十年藝術人生掃描 (2012-12-15) (圖)
獨立音樂新生代(四):張四十三的「角頭」夢 (2012-12-15) (圖)
龍應台:我的香港,我的台灣 從作家到文化決策者的身份轉換 (2012-12-08) (圖)
《我的香港,我的台灣》講座內容節選 (2012-12-08) (圖)
陳凱歌 慈悲始於對個體的觀照 (2012-12-01) (圖)
用音樂改變世界 (2012-12-01) (圖)
務實至誠楊耀忠 透視本土文化環境 (2012-11-24) (圖)
王俊傑 音樂詩人的漫長旅程 (2012-11-24) (圖)
艾敬 以愛為名 華麗轉身 (2012-11-19) (圖)
名家說艾敬 (2012-11-19) (圖)
世界友人齊聚樂山 緬懷文化巨人郭沫若 (2012-11-19) (圖)
葉永青的快意江湖 (2012-11-17) (圖)
人物介紹: (2012-11-17) (圖)
《飛快流逝的鄉土》 (2012-11-17) (圖)
《孔雀》 (2012-11-17) (圖)
《赭石山水》 (2012-11-17) (圖)
用樂器來唱歌 (2012-11-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