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胡家驃 中國首間法律圖書館的推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2-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而身為法律工作者,可以怎樣切實推動法律教育?香港知名律師胡家驃為我們作出了示範。日前獲聘為清華大學名譽校董的本土資深律師胡家驃與他的父親一道,聯同本地著名企業家捐助巨款,支援清華大學建設全新的法律圖書館,而這座預計於2015年落成的清華大學新法律圖書館,更將成為中國面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法律專業圖書館。本港精英,為國家法制建設身體力行作出貢獻,只因胡家驃願意用自身對法治文化的一腔熱愛,在法學教育的環節中做得更多。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攝(部分):莫雪芝

 出身律師世家的胡家驃,在英國完成學業,八十年代末回到香港,參與的大部分法律案件都與內地業務有關,2005年開始,他希望挑戰自己,開辦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業務發展到成熟穩定的階段,他便想為推動法治環境做些實事。

 最初結識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是機緣巧合,大家在法律的領域內有許多共同的話題,漸漸變成好友。聊到清華大學的發展時,胡家驃發現,清華大學雖然是全國最高的學府、全球排名也在30名以內,卻沒有專門的法律圖書館。事實上,現時中國的大學中,沒有哪一所大學擁有這樣的資源配備。「但如果我們對比英美等國家的知名學府,便會發現,它們都有自己專門的法律圖書館。」法律實際上是個很專門的學科,因而豐富的書本、教材十分重要。正因看到清華大學現在的需求,他開始構思捐助一間專門的、資源博大的法律圖書館。

視野要國際化

 這座計劃於2013年8月動工的法律圖書館預計將於2015年落成、約有100萬本藏書,並將成為亞洲區最大的法律專業圖書館。胡家驃認為:「如果要培養學生的視野國際化,那麼藏書便不能只有中國法,也要有很完善的英國法和美國法,給學生和老師參考。」他指出,視野與國際接軌非常重要。「20年前你做香港律師,可以只提供香港的法律服務,因為那時全球化的概念剛剛興起,但現在整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如今香港律師也好、內地律師也好,無論怎樣都要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這一年來,他自己做的許多案子都會牽涉德國、芬蘭等國家的法律,這便要求從業者一定要對世界的法律有大概的了解。而就內地法學院學生的情況而言,儘管大環境已開放多年,但始終不及香港這樣國際化,因而胡家驃更希望,將香港的經驗帶到內地學府。

 「我希望可以讓學生不只吸收中國的法律經驗,而可以通過安排他們去境外培訓等渠道,拓闊他們的視野。」身為清華大學的名譽校董,胡家驃想為清華法學院的學生提供一些更切實的幫助,譬如由他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出資,送優秀的學生去歐洲、澳大利亞等地區的事務所實習,深入了解當地的法律環境和行業操作。這些知識,一定是書本上學不到的。

 胡家驃從個人經驗出發,認為學法律,必須要從多個平面去學。「清華大學目前的課程已經較為全面,師資配備也很國際化,不只有本地老師,更引進外國教授來給學生們上課,唯一的不足,是給學生的培訓機會應該再增多。」

 他尤其強調,學生不能死讀書,一定要從多方面去吸收經驗、去了解整個環境。「法律雖然是個很專門的行業,但很多時候只和自己專業的同學溝通也不夠,要和不同領域的人去交流,才能擴充思路。」因而無論用甚麼方法,重點都是令學生接觸的層面可以更多,掌握的實際經驗可以更充分。

 清華大學在內地的法學教育水準當然有目共睹,但從胡家驃的「香港經驗」去看,更上一層樓、更加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也應當招收更多外國學生。「這其實是很好的交流路徑,可以培養本地學生了解其他地區的文化,當然,與國外知名大學建立學生交流計劃是另一種有效的方法。」

法律工作者的責任

 胡家驃認為,法律這個行業在內地發展了20年,已有一定的經驗積累下來,但仍要向其他國家借鏡。「之前所有的律師事務所都是國營,上世紀90年代之後開始有私營的概念。」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不可否認法律行業發展得很快,但像西方國家,畢竟發展了一二百年,如果內地讀法律的學生,走出去實習,就會了解先進的運作方式,而這種了解,對律師行業而言至關重要。「因為做律師,不單是提供服務,還要了解整個事務所內部的管理以及行政等方方面面。」

 在教育方面,他不敢說自己有太多經驗,但在和清華法學院的學生聊天的過程中,顯然能感受到他們最渴望了解的問題還是職業發展路向。雖然許多讀法律的學生最終未必會去事務所工作,反而有可能進入政府機構,但至少他們都會關心,下一步該怎樣走。而他在成為名譽校董、進一步了解清華大學實際情況之後也加深了之前對內地學生的看法。「他們很專注,很有上進心,一般也不會太分心,很有目標和方向感。」

 但職業和讀書畢竟是兩個很不同的方面,想成為一個好的律師,培訓經驗會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一切都要按部就班。「譬如我自己做收購合併,在學校讀法律時,雖然也會讀公司法,可是實際做律師的操作過程中需要懂的那些東西,大學並不能學到。」單是收購合併,就要在法律知識外,自學不少財經方面的知識,以及人與人的溝通技巧。正如胡家驃所說:「律師也是服務行業,所以溝通是工作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然而這些,在學校當然學不到,所以更加需要學生建立自學的自覺。

 人人皆知,香港的優勢是法治健全,而胡家驃認為,內地也早已意識到法制建設對國家發展的關鍵作用。他說:「我很開心見到清華大學在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他們很重視怎麼培養一班優秀的人才去推動和發展整個法治環境。」這便是建設法律圖書館更深一層的意義——資源的完備是建立健全環境的基礎。而唯有健全的環境,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執業者。

 「以法治來講,法律法規是必要,法院是最後的防線,但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去應用法律法規。」胡家驃說:「這是所有和法律事務有關的人要共同承擔的責任。」他堅信,從最基礎的層面來講,只有培養好法學專業的學生,給予他們好的環境、物資,才會讓這項教育事業慢慢看到進展。這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而是一代人的使命。

 儘管法律行業的區域屬性,決定了「法」與「法」之間不能通用,拿香港律師牌照的律師在內地並不能執業——反之亦然,但看似不能跨越的各個區域的法律內部,卻相互交織出全球的法律環境。「雖然面對不同區域的法律條文時,我不能提供別的地區的法律意見,但至少我要對別的地區有所認識。」譬如在他接手的案子中如果牽涉到芬蘭當地的法律意見,自然會由當地跟進,「但我也要有初步的了解。這就是為甚麼我希望學生不要純粹讀中國法,一定要對其他國家的法規有基本認識。」

 剛剛畢業的法學院學生,從最基本做起,在香港要經過兩年培訓,才能拿到律師牌照。但拿到牌照,也只是一個開始。胡家驃說:「重要的是之後的經驗,吸收多與少,是走出校門後自己要做的事。」

 20年前他那一代人走入律師行業時,根本無法想像今天的世界會演變成這樣——早已不再是當年文件傳輸要通過傳真的年代,如今的步伐太快,也意味著律師的壓力增大,工作量相比過去會增加兩倍甚至三倍。「現在的法律法規比20年前也要複雜很多,因為事情複雜化了,法律法規也跟著複雜,那麼律師的工作自然也變得複雜。」但或許這正是新時代律師們必須面對的挑戰與機遇。身為中國首間專業法律圖書館的幕後推手,胡家驃希望,他的後輩們,可以走得更好。

相關新聞
胡家驃 中國首間法律圖書館的推手 (2012-12-29) (圖)
王振民去信胡家驃律師 (2012-12-29) (圖)
李亞鵬 慈善雙刃劍 (2012-12-22) (圖)
採訪花絮 (2012-12-22) (圖)
「自由野」中的唐納天 (2012-12-22) (圖)
舞癡陳愛蓮 六十年藝術人生掃描 (2012-12-15) (圖)
獨立音樂新生代(四):張四十三的「角頭」夢 (2012-12-15) (圖)
龍應台:我的香港,我的台灣 從作家到文化決策者的身份轉換 (2012-12-08) (圖)
《我的香港,我的台灣》講座內容節選 (2012-12-08) (圖)
陳凱歌 慈悲始於對個體的觀照 (2012-12-01) (圖)
用音樂改變世界 (2012-12-01) (圖)
務實至誠楊耀忠 透視本土文化環境 (2012-11-24) (圖)
王俊傑 音樂詩人的漫長旅程 (2012-11-24) (圖)
艾敬 以愛為名 華麗轉身 (2012-11-19) (圖)
名家說艾敬 (2012-11-19) (圖)
世界友人齊聚樂山 緬懷文化巨人郭沫若 (2012-11-19) (圖)
葉永青的快意江湖 (2012-11-17) (圖)
人物介紹: (2012-11-17) (圖)
《飛快流逝的鄉土》 (2012-11-17) (圖)
《孔雀》 (2012-11-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