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城鎮化是未來發展的經濟引擎,具體配套措施將在兩會後推出。有關發展模式,是出席兩會代表和委員熱議話題。圖為一名男子在新城鎮放風箏。 資料圖片
中國城鎮化提速的號角正在吹響,這是兩會委員和代表們熱議的重要話題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基礎上,「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並將「為人們自由遷徙、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這意味著過去羈絆城鎮化的戶籍、土地、社會管理等制度有望加快變革。本報記者利用兩會間隙,就此專門採訪了多名各界代表和委員。他們普遍擔憂,地方政府很可能會藉城鎮化大潮,掀起新一輪「大幹快上」的人為造城運動,中央政府必須妥謀對策,防患於未然。 ■兩會報道組 海巖
就在兩會前夕,中國社科院研究團隊向中央遞交了一份《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目標與路徑》報告,稱在傳統城鎮化模式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0%,享受均等公共服務的城市戶籍人口僅35%;同時,土地過度城鎮化,過去30年城市人口增長1倍,城市面積卻增加了近4倍;大量人口向行政級別高的中心城市聚集,中等城市發展相對緩慢,小城市功能不完善,小城鎮比較分散。這種城鎮化帶來「資源大量消耗、空間過度集中、經濟結構失衡、環境嚴重污染」弊端,引發一些城市和鄉村患上較嚴重的「城市病」和「鄉村病」。
鬼城如菌蔓延 人口資源錯配
研究認為,2000年之後,中國的城鎮化有明顯的「人造城鎮」痕跡,在2009年達到頂峰,各地動輒以一兩倍的速度擴張新城區,現有城市公共資源明顯不足以支撐,邊緣新城區出現「空城」、「半空城」現象,同時地方財力、住房消費嚴重透支。
據報道,近年來內地「鬼城」從北到南如細菌般蔓延,從內蒙古的鄂爾多斯、遼寧營口、江蘇常州、河南鶴壁、湖北十堰,到貴州貴陽、海南三亞等,當地政策促使,耗費巨資建設新城,高樓林立,但人煙稀少,偌大城區晚上只有兩至三成燈光點亮,讓人感覺置身鬼城一般,有預測認為要讓鬼城「復活」,達到規劃人口導入的目標至少需要二三十年。
城鎮大量擴張 產業消費滯後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貴寶評價,一些地方把城市化單純看作城市建設和城市擴張,推進過程過於急躁,一些地方「扯新型城鎮化的大旗,搞土地財政」,城鎮空間大量擴張,但產業和消費能力沒有發展起來。
中央已提出新型城鎮化重在人口城鎮化,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厲以寧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說,最近聽說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到京拜會,打聽中央城鎮化政策有什麼新內容,有什麼新投資項目上馬。
一些省市「造城運動」也在加速。在湖北十堰市,僅「西部新城」,截至目前已削掉100多個山頭,計劃「十二五」期間還將「削山闢地」9萬畝。陝西延安計劃用10年時間,在城市周邊的溝壑地帶建造一個兩倍於目前城區的新城。專家稱,這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厲以寧認為,中國應吸取拉美城鎮化的深刻教訓,拉美過快城鎮化造成城市大量的貧民窟,形成新的社會問題,一窩蜂花錢造樓也易引發金融危機。
戶籍改革滯後 亟需制度配套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則表示,各地因為政績觀的原因,導致「大幹快上」風行,但城鎮化不能只重土地和項目建設,重要的是制訂與人口城鎮化配套的制度和規劃。此外,脫離實際的過快的速度是要出問題的,目前有條件以年均1個百分點左右的速度發展城鎮化。遲福林預計,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國範圍內基本上使有條件的農民工市民化;用5年左右時間,形成人口城鎮化的制度框架;用8年左右時間,基本形成人口城鎮化的新格局。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張泓銘認為,避免出現「空城」,城鎮化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協調產業布局和增加就業機會。產業可為城鎮化發展注入活力,每個城鎮進行產業布局時要結合所在區域特點合理布局,不要千城一面,盲目模仿。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鄭惠強也認為,通過扶持一二個重點產業和若干龍頭企業,形成小城鎮發展的支柱產業優勢,推動小城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