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觀點碰撞:交鋒:大城市化VS小城鎮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委員代表呼籲,盲目造城運動、圈地不管人的發展模式,應立即停止。 資料圖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未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規模,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增強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但中國城鎮化究竟是發展大城市還是小城鎮?大中小城市如何協調和科學布局?這在兩會上引發熱議。

宗慶後:倡農民就近務工

 30多年間,中國城鎮化率從1980年的19.4%增加到2012年的52.6%,在快速增長的背後,一些大城市卻痼疾纏身,風貌消失,交通梗阻,食品垃圾化,社會矛盾顯性化,「蟻族」、房奴、車奴、口罩族的湧現令「宜居」也漸行漸遠。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認為,中國已進入「大城市病」集中爆發期。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認為,農民平時到大城市務工,春節全都回鄉,城市生活成本比較高,且沒有市民待遇,他們不可能長期待在城市,應鼓勵農村人口就近務工,要控制大城市規模,大城市宜發展總部經濟、研發中心、商業中心、信息中心。

何健:產業布局傾向小城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何健用德國和四川比較:德國70%的人口分布在10萬人以下的城市,而四川僅成都就集中了1,000多萬人口。「德國大小城市基礎設施幾無差別,產業布局也相對平衡,很多跨國公司、著名學校就在小城鎮上。」何健認為,應有意識地把產業布局分布到中小城市。「如果小城市無業可就,那農民還怎麼融入?」

蔡繼明:「北上廣」可超大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蔡繼明與何健的觀點正好相反,他明顯傾向於優先發展大城市。他認為,中國土地相對稀缺,大城市人均佔用土地少,同等面積人均生產率高,基礎設施利用率高,城鎮化應該重點發展大城市化。「北京已經夠大了,上海已經夠大了,還要再發展嗎?」針對質疑,蔡繼明舉例稱,上海人口密度雖高,但只是東京的一半,深圳人口密度雖高於香港,但香港創造的GDP卻是深圳的七倍,由此,「北上廣」和深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謝國忠:設計管理才是根源

 經濟學家謝國忠是超大城市論的支持者,他最近撰文稱:「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城市是未來城市化的發展趨勢」。而飽受詬病的堵車、污染等諸多問題,實際上根源都在於設計或管理,大東京擁有3,000萬人口,但是並不存在任何大城市問題。如果中國合理地選擇鼓勵和投資於大城市的發展,中國就會在未來20年時間裡擁有20座到30座超大城市。這將能夠推動中國經濟走上全球經濟的巔峰。

相關新聞
張德江:強調「一國」非收緊 對港政策一脈承 (圖)
十八大報告論「三個有機結合」
兩會議程及看點
摩擦非主流 解決須重視
張德江講話三要點
張德江:港可4方面助國家發展
港人代:社會團結迎兩地融合 (圖)
李少光:水客多港人 冀「限帶令」屬臨時 (圖)
特寫:推泛珠九省與港合作 效果極顯著
會聲會色:張德江讚港人代水平高
明星人物:全場力邀難婉拒 張明敏獻唱中國心
純官:取消個人遊「有點過橋抽板」
港人代委員:治港須愛國 (圖)
衝擊「一國」底線 籲特區須嚴正處理
少數人「說三道四」 王光亞:不會得逞 (圖)
港人對舉英旗不滿 殷曉靜:特首愛國不言而喻 (圖)
倡前海貸跨境人幣 推兩地金融合作
建制派將考察前海南沙
經濟發展需軟件配合
鄭家純批「癱瘓中環」 對抗中央損港利益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