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旗袍物語(五)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29]     我要評論

文:陸 蘇

露從今夜白

 在二十一世紀的門檻邊,旗袍如久居深閨的女子,突然放下手上的琴棋書畫,「嘩」地推門出來,像推開了一朵花。

 旗袍依然是旗袍。但旗袍裡的內涵已大不一樣。原先一派平淡如水,坐車行路都舒緩淡定的舊性情已被自信、熱烈、奔放的性格所代替。雖然看似復古,其實並非是舊的翻版,而是以新思維、新觀念、新心情重新打造。

 依然是高領,高得優雅,高得得體,高得正好讓脖子顯得很美麗。

 依然是盤扣,有花花草草的容貌,有甲骨文的風骨,有建築的構思,依然是衣面上的規矩和心裡的鎖。

 依然是開衩,依然是高高低低的講究,像掛春聯,高一寸,低一寸,都有說法在裡面。

 依然是動與靜相若,依然是柔與烈共存,女人的味道依然在旗袍的收收放放中,婉約而又酣暢地呈現出來。

 但是,也許是因為環境變了,時尚變了,人的心境變了,眼光變了,旗袍的味道也變了,要命的是女人對於旗袍的喜歡依然火紅湯沸。「錦緞、盤扣、刺繡」這些被中國人熟視無睹的古老的中國服裝元素,突然被西方人一眼相中,在經過了他們審美點化和重組後,居然有了中國人似曾相識又不敢執手相認的新容貌,在所謂的「中國風」的勁吹下。各種似旗袍又非旗袍的服裝紛紛粉墨登場成了古老東方文化的代言。而中國人自己的旗袍,卻在吸收一些西方的時尚理念。

 現在的旗袍既集滿漢文化於身,是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結晶,又是西方服飾交融的典範。

 有了許多做旗袍、賣旗袍的小店。有許多人在看、在買,可是不知道是為什麼,那些旗袍大多出現在電視上,舞台上,穿的不是主持人就是明星、藝人。很少看見家常女子穿著那些旗袍走在街上、走在人群裡。那些旗袍都去了哪兒?莫非它是女人心裡的一個夢,不把它買下,夢就老是在直u釣人。把它買回家,掛在衣櫥裡,心裡就踏實,就不用對它太過惦念了?為什麼那麼心愛的一件衣裳,卻不能穿給陽光看,穿給湖水看,穿給街燈看,穿給米飯、披薩餅和炸薯條看。是因為旗袍太美?美得太像一齣豪華大戲,而戲台總是太過窄小簡陋?還是因為心裡太過喜歡,想等到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穿,而那個日子又總是遲遲不來?

相關新聞
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與港府合辦 藝術行政人才發展計劃 (圖)
讀城記•新加坡:三生三世 (圖)
耶魯大學合唱團與哈工大師生共享音樂之趣 (圖)
United Mutants為正義發聲 (圖)
歷史與空間:秦公、王、帝陵的考古學研究 (圖)
亦有可聞:端午的期待 (圖)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旗袍物語(五)
文藝天地•試筆:心 殘
文藝天地•生活點滴:回憶蘆葦蕩 (圖)
百家廊:青春可以是不老的 (圖)
琴台客聚:讓冰封的智水解凍 (圖)
翠袖乾坤:藝人退的藝術
天言知玄:慎為善
生活語絲:姨母的故事
隨想國:氣 味
路地觀察:推理尚未成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