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中南海郵局的歷史,要追溯到1948年,那時專為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和首長們服務的郵政局叫「山河郵局」。一般而言,郵戳都是地名,但當時晉察冀邊區歷史上並沒有叫「山河」的地方。之所以用這個名字,其實是為了保密,山河郵局分別取的是平山的「山」,和流經平山縣的滹沱河的「河」。
1950年,黨中央機關進京,這家郵政局一路跟隨著毛澤東等領導人來到香山臨時駐地,而後搬入了中南海,成了中國最神秘的郵政局。
李振才在那兒工作了11年,他記得郵政局入駐中南海後被設置在西營業處,距離西花廳不足百米。「在這個郵局工作的員工都是郵政系統的業務骨幹,每位郵遞員上崗前都必須經歷嚴格政審和保密培訓。」
郵局自1959年2月開始在中南海營業,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屬於中南海的內設局。從各地寄給黨中央、政府和國家領導人的信件、郵包和報紙雜誌最終都會被發送到這裡,蓋上「中南海」的落地郵戳,才能被投遞到各中央、國家機關和中央領導的家庭郵箱。
郵局的老人們回憶,在紅牆內辦公時見到中央領導是常有的事。老員工尚元清記得,當時周恩來住的西花廳就在郵局辦公室附近,他和鄧穎超時常來郵局和李振才等人聊天。
當然,中南海郵政局也有自己的「家規」。尚元清回憶,第一「規」是,在中南海裡騎自行車投遞時,看見首長必須下車,在路上看見首長散步或開會回來,不要主動和首長講話。「看見毛主席要避讓」。
李振才說:「當時普通郵局每天遞送3次,郵遞員都必須身著郵政系統定制的統一制服。但中南海裡的郵局,按照首長們的工作作息,每日早晨八點、下午三點投遞兩次,郵遞員不用穿制服,大家都喜歡穿與中南海工作人員風格一致的軍大衣上班。」
讓李振才自豪的還有,郵遞員擁有中南海最高級別的通行證,哪裡都能去,通行範圍比很多領導人都要大。
中南海裡的郵件誰來轉
如果你貼上80分郵票,寫上「中南海」裡領導人的名字,信首先會到達中南海郵局。在中南海郵局後邊那所小四合院裡,幾株石榴樹、海棠樹生機勃勃,工作人員則時常圍著一大摞碼放整齊的郵件忙活。這些都是中南海裡的郵件。行政和警衛人員有時會自己到前台交寄一些零星的信件。大宗郵件都是由郵政專車定期到中南海裡去拉,並於當天全部發出。對於一些小批量的重要郵件,會通過專門的渠道和最高規格的服務,來確保萬無一失。
中南海郵政支局支部書記王磊解釋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郵政局首先會按照來信者身份是機構還是個人粗略對郵件進行分揀。機構公函一般直接投遞給相應對口單位,而個人來信則根據收信人身份區分送至國務院和中央辦公廳的兩個信訪室登記處理。」這兩個信訪室於2000年升級為國家信訪局。 ■《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