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遍地瓷片星光閃,古窯處處吐青煙。山外遙看常不夜,流星奔月互參差。」一千多年前,在古同關(今陝西銅川)陳爐的窯山上,每當夜幕降臨,常年不熄的爐火便會將天空映得一片通紅,從而有了「爐山不夜」的壯麗奇觀。千百年來,窯山上的陶工換了一茬又一茬,但灼灼不息的爐火卻愈發絢麗,執著的陳爐製瓷人,手口相傳,用最原始的技藝,將這座窯山的爐火延續千年不熄,也成就了「東方古瓷巨鎮」活化石的傳奇。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陽波、張仕珍、成艷妮 報道
位於陝西銅川的陳爐古鎮,是中國古代燒造歷史悠久的耀州窯的發祥地之一,因陶爐陳列而得名。
陶瓷小鎮 揚尚古之風
走進陳爐,不經意間,很多人都會恍惚產生一種穿越千年的奇幻感覺。不僅是因為這裡有太多的滄桑,古風猶存,更多的是這座小鎮本身散發的獨特氣質。從遠處眺望,陳爐的外形就像一座豎起的火爐,一層層密集交錯的窯洞沿山盤旋上升,層層疊疊,狀如蜂房。家家戶戶的院牆更是別具特色,全用廢匣缽、瓷罐罐殘缸摞起「罐罐牆」,整面牆壁色彩斑斕,四季輪迴散射出不同的色彩光芒。
陳爐人的智慧和對陶瓷的喜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陳爐地處山坡,居民來往道路長年雨水沖涮破壞,需要補修;冬季積雪,坡陡路滑,也需要鋪墊防滑,於是,陳爐人將廢棄的瓷片派上了用場,路面不僅鋪設得整潔美觀,而且鑲嵌上了地名及「一路平安」等吉祥文字和圖案。走在瓷片路上,古鎮陶瓷文化的古樸和厚重撲面而來。
陳爐的陶瓷文化創造了三個世界之最。一是陳爐陶瓷燒造歷史長達1400年,爐火不斷,創造了世界同一個地方陶瓷燒造時間最長的紀錄;二是「和土為坯,轉輪就製」一轉就是千年,陳爐陶瓷生產的工藝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屬最原始的手工工藝,是古陶瓷的活化石和活標本;三是窯洞層層疊疊,罐罐壘牆,瓷片鋪路,陳爐的陶瓷民居建築風格保留了尚古之風,目前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李升科大師一生守業
千百年來,陳爐人的生活早已與製陶緊密相連,瓷文化滲透於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裡的人們有著樸素原始的審美觀念,能夠將自己的淳樸、厚道、聰慧的人性融入滲透到製陶工藝中。
今年75歲的李升科是地道的陳爐人,從小喜愛做陶製瓷,他跟隨父親從「甕窯」做起,由手拉坯入行,如今已是耀瓷一代名師。1990年,他和女兒李竹玲在陳爐百年「橋上李家」瓷坊的基礎上,創辦了李家瓷坊,用一生守著陳爐千年爐火的記憶。
講起陳爐鎮的製瓷歷史,銅川原本有上店、立地坡、黃堡、陳爐四地製陶之說,但後來宋代戰亂,其餘三地煤炭挖盡,窯爐也逐漸廢棄,最終只剩陳爐一地,繼而成為陝西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製瓷窯場和瓷業生產基地。
史載「陶場南北三里,東西延綿五里,爐火雜陳,徹夜明朗」,曾將陳爐古時製陶的盛景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在李升科的記憶中,他小時候鎮裡幾乎家家戶戶都製陶,晚上煙囪冒出的火苗,將整個鎮子映得通紅,就好像從來沒有黑夜一樣。
李升科說,雖然現在製瓷的人不如以前多,但陳爐的陶瓷生產工藝目前在世界範圍內仍屬於最原始的手工工藝,「和土為坯,轉輪就製」,這一轉就是千年,傳承得很好。雖然很多世居陳爐的製瓷人都出外闖蕩,但固執的李升科卻始終不肯離開陳爐半步,在他看來,只有在陳爐,只有這些千年的古窯,才能燒出真正的耀州瓷。這種守候,與其說是一種情感,但更多的恐怕是一種千年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