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考察團一行訪京,拜會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等。孟慶舒 攝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 (記者 孟慶舒) 香港回歸祖國16周年前夕,本刊記者採訪了在京考察的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考察團中幾位政協委員。他們表示,自身找回心靈歸屬感是回歸最深切的感受。而伴隨香港與內地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今後將以多種方式關心社會、踐行公益,做好聯繫兩地之間的橋樑與紐帶。
背靠強大祖國 國際地位提升
考察團團員、深圳市政協委員李沛良是一名香港企業家。談起香港回歸16周年,他向記者感慨,認為心靈找回國家和民族的歸屬感,「回歸前,香港是殖民統治,普通港人到了國外沒有地位。如今大不一樣了,國家的飛快發展讓外國人對中國另眼相看,我們到了外國也更有底氣」。同時,經過這16年,兩地融合日趨密切,優勢互補更加凸顯,「香港背靠祖國,能更多運用內地資源,比如大家周末會來內地度假,有些香港老人也會在內地養老」。
李沛良對深圳職業學校的創立和發展十分關注。他認為,深圳正面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考驗,當下企業招工難,而年輕人找工作難上加難。「究其原因,就是企業需要的工人和勞動力市場所提供的並不一致。勞動力本應隨著產業一同轉型,提升職業技能,但反觀現實,勞動力水平並沒得到相應的提高。」
國家意識提高 青年積極正面
李沛良以香港職業培訓學校舉例說:「當初香港經濟面臨轉型時,職業培訓學校應運而生,培訓清潔、月嫂、美容美髮、烹飪等專業技能。這就調動起勞動力的積極性,免得本地人找不到工作。如果沒有專業的職業培訓,社會可能產生大量閒人,對穩定、對發展都是考驗。」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張華強亦認為,從政治上看,香港回歸16年來,香港市民的國家意識提高,大部分人看到國家高速發展,心裡都高興。他說:「雖然有媒體常常製造負面話題,但是我接觸到的香港年輕人,都十分積極正面,思考的是如何去把香港變得更好。」
張華強最關注是廣西與東盟合作的問題。他認為,由於和東盟地理位置接近,廣西可以將自身打造成東盟的教育中心,吸引東盟國家的留學生來此就讀,從而進一步促進中國和東盟國家在語言、宗教等方面的交流,助推國家構築文化軟實力。此外,他還建議廣西成立東盟研究中心,能專為有興趣投資東盟國家的企業做顧問,提供投資諮詢建議。
保持香港繁榮 積極履職獻策
廣西政協委員李錦雄從事香港科研工業,他談及香港回歸的感受時說,內地對香港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政策措施陸續有來,「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開放內地赴港個人遊、CEPA這些惠港政策紛紛出台。」他認為這些政策對保持香港的繁榮有很大作用。
他認為,要保持香港的長久繁榮和可持續發展,不能完全依賴國家的惠港政策。香港的工業基礎很好,應該盡快振興發展起來,「這樣香港經濟的根基才能穩固」。
李錦雄很關注內地公務設備的安全性。他認為,中國公務機關不應再繼續使用國外品牌的電子辦公設備,國家宜考慮統一採用經過加密處理的設備,以免洩密被竊聽。「蘋果手機和微軟的操作系統,也是充滿風險的。」他建議,可從國家公務員開始,在今後5年逐漸實現所有國家機關對國外手機零使用,以防洩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