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楊志強表示,不少家長對類固醇有誤解。 吳沚芊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吳沚芊)近來天氣忽冷忽熱,時濕時乾,正是濕疹患者皮膚最敏感不適之時。有兒童皮膚科專家表示,香港每5名兒童中,便有1個患有濕疹,但只要及早求醫,做好保濕工夫,及配合類固醇藥膏,能有效治療濕疹;但不少家長對類固醇有誤解,避之則吉,反而誤用偏方,拖延病情,更有濕疹兒童患者,惡化至出現「紅皮症」,單就個別私家皮膚診所,此類病例每月增逾10宗。
香港兒童皮膚科學會會長楊志強指,濕疹是5大香港兒童疾病之一,每5名兒童便有1名患有濕疹,而85%會於5歲前患病,病徵多皮膚乾燥、紅腫、痕癢,甚至會嚴重至起水泡、皮膚出水、其後結痂、脫屑,因濕疹未必能一次治癒,若處理不當,皮膚位置重複受損結痂,會逐漸厚化及變粗。
外用類固醇吸收量極低
楊志強引述亞洲皮膚醫學大會研究指出,逾400名照顧濕疹兒童的受訪者中,約40%不願讓兒童接受類固醇治療。楊志強指,香港家長誤會外用類固醇會影響兒童發育,又擔心會令皮膚變淺變黑,令毛髮生長過盛,及令皮膚變薄。楊志強解釋,外用類固醇,吸收入人體份量極低,不大會出現上述情況,反而家長誤用偏方,拖延病情,導致嚴重皮膚發炎,反而要服用較強效的口服類固醇消炎,甚至會造成更大範圍色素減褪或沉澱,適得其反。
「谷毒」變象腿 少年險喪命
楊志強提及,有名15歲的濕疹患者,因其母擔心類固醇有副作用,故去年安排患者服食聲稱可「谷毒」的中草藥,其後患者手腳腫脹如「象手、象腿」,持續服用中草藥3個月後,少年只能臥床,皮膚不斷出水,並黏住衣服、床鋪,最後送院後發現患者皮膚嚴重發炎,血蛋白質由正常水平44單位,跌至9單位,並出現脫水、營養不良至危及性命的情況。最後要口服較強效的類固醇消炎,並留院兩星期。
楊志強補充,只要濕疹患者長期保濕滋潤皮膚,濕疹發作時及早求醫,並按醫生指示份量,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便可有效控制病情,避免感染及併發症。若濕疹兒童患者跟從醫生指示,進行適當治療,更有逾70%兒童患者可「斷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