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Seeking Alpha網站文章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領導層發佈的政策文件顯示,中國國企要實現兩個互相矛盾的目標,首先是年收入繼續以15%至25%的速度增長;其次是不讓銀行貸款出現明顯增長,使國企將愈依賴私人資本和證券市場為未來增長提供資金,減少依賴政府。
以往中國國企予人印象是資金成本低,面臨的競爭壓力比私營競爭對手小。國有大型銀行總願意貸款給國企,即使出問題,中國政府也會施以援手。然而現今國企的生存環境較10年前,甚至3年前不同,它們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國企非私有化但增效益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國企必須更適應市場,減少對政府保護的依賴。國企的運營環境因而將發生重大改變。中國領導人正改造國有經濟,使其更有效率,但同時仍讓它嵌在中國經濟的基礎裡。中國領導人看待和管理國企的方法發生很大變化,但有一個原則未經觸動:國企私有化不在菜單上,至少不會大規模私有化。
許多國企資產收益率過去10年一直在下降,部分原因在於作為國企所有者的國資委,提出的三個首要要求是:不賠錢、國有資產不流失、保持收入增長。國企經理不會因利潤大增或現金流改善而拿到獎勵,按業績表現發工資基本是禁忌。
中國國企大都為吸引外部資本感到興奮,這些企業也都是由花費數年擴大業務的專業經理運營的,他們也看到了改進的空間。
中國領導層為國企尋求外界資金開綠燈,因國企需要承擔中國未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更大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