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銀幕短打:風暴之後


放大圖片

文:朗天

其實不用很多年之後,我們也會曉得袁錦麟的《風暴》,它不只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風暴》在香港電影史上,應該有一定的分水嶺意義,換言之,它是一部值得標誌的作品。

我這樣說當然和影片的水平無關。該片導演袁錦麟,自編自導,行外觀眾初看,不少以為他是電影學院剛畢業的新人,驚嘆江志強和劉德華為何會投資他拍片。其實他出道歷史悠久,寫過不少劇本,更重要的是他專攻特技,協助陳木勝拍過不少動作片。以往從攝影轉做導演的大有人在(劉偉強、杜可風、鮑德熹),而今天特效指導轉做導演,充分展示了影像話事人的新權力譜系。

以往港產動作片的特點,在於實牙實齒,明刀明槍。成龍真人高樓躍下,飛車爆破,特技人以血肉之軀挑戰視聽感官,無數「龍虎武師」和演員,前仆後繼。數碼技術普及後,「戲唔使再咁辛苦去拍」,一塊綠幕,將人頭湧湧、飛車場面、模擬街景、中環淪陷(《風暴》中林家棟在石屎雨下奔跑,堪稱代表)都以合成影像解決,問題是:技術真的到了觀眾可以接受的水平嗎?

真的可以與以為可以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大?其實在活動影像之前,尤其在海報廣告的固定影像範疇,製作人早表現出對實感的極度輕視。那兒子在爸爸臉上畫鬍子的廣告(居然是平面添加)、某銀行職員套上機械臂及畫廊字畫廣告等,設計師都不採取花費不會增加多少的舊式拍法,直接改用合成影像,造成令人尷尬的虛假印象,與廣告原訊息格格不入,甚至形成反諷。

這一切與其說觀眾要求下降了,不如說製作人自己把要求調低了。一句話:不認真、不專業,又或者以為「數碼一代」看慣了合成影像,一定可以接受。對此,我只能不斷大聲吶喊:不是這樣的!影像文化革命,不是這樣的,革命不是要人偷懶、離開專業精神,而是讓人變得更勤力,更專注於前路。

相關新聞
尋找功夫傳奇 (2013-12-27) (圖)
泰拳 血與汗的搏擊 (2013-12-27) (圖)
西斯特瑪 殺人於無形 (2013-12-27) (圖)
古武術 去新存舊 (2013-12-27) (圖)
印度武術 先通全身 (2013-12-27) (圖)
銀幕短打:風暴之後 (2013-12-27) (圖)
影訊:圖靈獲特赦 傳記電影明年上映 (2013-12-27) (圖)
影碟別注:《勁揪俠2》紅綠紫天煞孤星 (2013-12-27) (圖)
對照記:《楚留香之蝙蝠傳奇》悼武俠劇之死 (2013-12-20) (圖)
新戲上場:《美食風球2》發明知陪你過聖誕 (2013-12-20) (圖)
影音館:《大夢想家》Travers太太的心曲 (2013-12-20) (圖)
《還愛嗎》金井純一 捕捉青春的微妙 (2013-12-20) (圖)
《風暴》席捲中環 警匪決戰 人性盡現 (2013-12-13) (圖)
新戲上場:《青春你最薑》人心崩離的六十年代 (2013-12-13) (圖)
銀幕短打:合拍片進入新階段? (2013-12-13)
視事追擊:Almost Human如何為人? (2013-12-13) (圖)
喜劇鬼才陳玉勳 挾《總舖師》重回電影圈 (2013-12-06) (圖)
影音館:《魔雪奇緣》聖誕寒冰結良緣 (2013-12-06) (圖)
新戲上場:《陽光冏男孩》重拾青春歲月 (2013-12-06) (圖)
流金歲月:邵音音的胸襟 (2013-12-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