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言必有「中」:善用常識「斥歧義」 「飯聚」非「犯罪」


放大圖片

■聽見別人說「飯聚」,千萬不要誤會為「犯罪」。資料圖片

當某一語段或句子在讀或聽時,得出多過一種解釋,「歧義」(Ambiguity)便會產生。最近,某新聞標題「父涉姦兒子女友被捕」被網民找出多種解讀可能性,「歧義」這個課題又再受到社會關注。

溫故而知新,造成「歧義」的因素既有語音、語法,也有語意、語境。例如「這個科目設有期終考試」,因為「期終」、「期中」同音,聽者或會理解成學期中段另有一場考核;又如「男人應該多找機會一同飯聚」,在粵語裡「飯聚」、「犯罪」同音,登徒浪子聽見或會想入非非,而正人君子聽後則難免感到突兀──這些都是由語音導致的「歧義」。

「老師離開了學生就很失落」,失落的是老師呢(老師離開了學生/就很失落)?還是學生(老師離開了/學生就很失落)?「灣仔的夜總會是很美的」,是稱頌娛樂場所美輪美奐(灣仔的夜總會/是很美的),還是詩意地讚歎灣仔的夜景(灣仔的夜/總會是很美的)?最近網上流傳一張通告:「本中心為同學提供短期性服務」,斷句不慎,可能會大失斯文,有傷風化。以上各例,便是由語法結構造成的「歧義」。

「中大」聯想多 簡縮擾語意

一字多義、一詞多義的情況也容易在語段、句子中造成多重理解──即語意所促成的「歧義」。例如「我丈夫離開了」,句中「離開」可能是「死亡」或「拋棄了家庭」的委婉說法,亦可被直接理解為「到了其他地方」,3種意思差距甚遠。濫用代名詞有時是使語意難以確定的主因,像「他等他放學後一起到他家去玩他喜歡的電子遊戲」,後兩個「他」指的是誰,想來就不易說清楚吧!另外,為節省用字,簡縮是漢語運用中的常見現象,如「爸爸和媽媽」能簡化為「爸媽」、「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為「奧運」等,但簡縮有時也會導致語意含混,像「印瑞關係明顯改善」,當中的「印」是指「印度」還是「印尼」?「瑞」指的是「瑞典」抑或「瑞士」?又像「某學者是中大教授」,「中大」能指「香港中文大學」,也能指「中山大學」、「中央大學」,分歧頗多。

儒學者喊「修身」 減磅也?

同樣常見的是由語境造成的「歧義」。「修身是重要的事!」說話人如果是儒家思想的實踐者,這句話當是在鼓勵人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但是,若這番話出自一名纖體公司老闆之口,意思便很可能是慫恿人們參與減肥療程。那麼,如果一名最近積極減磅的儒家學者高喊「修身是重要的!」他的意思又是甚麼呢?說「我把大便當給他」,來自台灣的朋友大概覺得「順耳」,但若是一位香港當舖的老闆聽了,或許就要嚇得「O嘴」了。

為了有效傳意,存在「歧義」的語段、句子可能需要修改,從而避免誤會。修改的辦法,有時是添加標點,如寫「老師離開了,學生感到失落」,意思就比「老師離開了學生感到失落」清楚得多;有時是改變用詞,如把「男人應該多找機會一起飯聚」的「飯聚」改為「吃飯」等。當然,大部分「歧義」能藉上下文與常識化解──假設有篇題為「印巴衝突緩和」的報道刊出,常識會指導讀者將「印巴」理解成「印度」和「巴基斯坦」而非「印尼」和「巴勒斯坦」,而正文則確定報道的主角,足以消除「歧義」。

「斥」有「摒除」之義,亦可解作「偵察」(如「斥候」)。本篇題為「斥歧義」,便有請讀者避免「歧義」與善用上下文、常識明察本義的雙重意思。不過,這種命題方法算是「雙關」,並非「歧義」,其間分別,讀者們能嘗試解答嗎?■余境熹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傳意學部講師

電郵:clc@hkct.edu.hk

學部網站:http://clc.hkct.edu.hk

隔星期三見報

相關新聞
近一成中四生他投 文憑試7,100人「跳船」 (圖)
第三屆文憑試退修情況 (圖)
中史數學延伸 面臨退修高危
浸大設低氧室研「高原反應」 (圖)
職訓局就業支援 130機電公司參與 (圖)
城大電郵遭入侵 教職密碼被盜
《5**匯通識》應試小冊面世 (圖)
休版啟事
名師應試錦囊:儒家五倫重人情 盡道責 (圖)
學通成語 (圖)
尖子教路:成語驅「夢魘」 古文冇有怕
操「弗」文言文:小石潭記 (圖)
言必有「中」:善用常識「斥歧義」 「飯聚」非「犯罪」 (圖)
社評雙語道:徹查虐傭醜聞 維護香港聲譽 (圖)
吹水同學會:假裝「撲克臉」 兩邊不得罪
英語世界:以他之名 為你命名 (圖)
中文視野:歌盡桃花扇底風 十年一覺當年夢 (圖)
英語筆欄:漫步遊城 別忘預留時間
創意「匯」聚:萬玲士多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