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一方之言廣府話


潘國森

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近日又有不明真相的年輕人「翻炒」舊聞,聲稱「廣東話是語言、不是方言」。本欄讀者都知筆者的觀點,認為今天香港人主流提及的「廣東話」、「粵語」應該正名為「廣州話」或「廣府話」。又因為這所謂「廣東話」(英語Cantonese,實指廣州話)通行於前清時代的「廣州府」,而不僅限於「廣州城」,所以筆者通常用「廣府話」相稱。香港地區於前清未割讓給英國人之前,屬於廣州府轄下的新安縣,新安縣後來改稱寶安縣,深圳特區成立之後,寶安又降為深圳市的一個區。

時人強稱「粵語」是「語言」(對應英語language)而不是「方言」(對應英語dialect),主要是按西方學者研究歐洲語言(屬印歐語系)的論點,以聽得懂、聽不懂來界定。因為中國幅員廣大,北方方言區(長江上游、黃河流域以北各區)與粵方言區、閩方言區的「方言」較難溝通,在外國人的眼中,說「粵語」不是「方言」不能算錯。

問題是漢語屬漢藏語系,而且漢語用一字一音的方塊字,硬拿研究拼音文字的思路來糾繩「漢語語言學」,難免有「削華夏之足、適泰西之履」的毛病。而且硬性將「語言」等同於「language」、「方言」等同於「dialect」亦太過草率。

其實「語言」從來都要分「書面語」(對應written language)和「口語」(對應verbal language)。一般情況下,當我們討論英語的時候,「language」較多指口語。因為這個緣故,亦有人會用「語文」來跟「language」對應。那麼,「語文」就是「語言」(即口語)加「文字」(即書面語)!「Dialect」既以地域劃分,亦以社會階層劃分,譯為「方言」,只算對了一大半。

中國人講「方言」,不得不提揚雄(公元前53年|18年,西漢末到新莽時人)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此書簡稱《方言》,是現存最早紀錄「方言」的著作。每給出一詞,都分列各地的不同稱謂。

西方語言學家以「聽懂聽不懂」來劃分語言與方言,皆因歐洲各國都用拼音文字,音不同則字不同。中國則是當今世上唯一仍使用象形文字(此象形亦包括象意)的文明,即使音不同而字亦可相同,所以要憑「看懂看不懂」來分。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書同文的國策,經歷漢代之後,南北文字大體統一。筆者一個嶺南人,寫的文章海峽兩岸的朋友都讀得明白。

今天我們講「廣府話」,主要是指口語。但是廣府話的書面語,跟中國各地大致可以溝通。方言者,「地方語言」也,雅一點是「一方之言」。

一地之「方言」,必為某種「語言」的分支,廣府話口語,只能是漢語口語的一個分支。廣府話的書面語,亦只能是漢語書面語的一個分支,雖然廣府話書面語,比普通話書面語更貼近古代漢語。

廣府話豈能不是「方言」?

相關新聞
百家廊:舊上海新天地 (圖)
翠袖乾坤:新公屋的老人社區
跳出框框:減肥
琴台客聚:一方之言廣府話
生活語絲:走紅的閻連科、余華
思旋天地:韶山之行
網人網事:越來越少的純
分享他們「紫色」的鄉愁 (圖)
書評:在香港,如何伸張動物權益? (圖)
書介: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三) (圖)
書介:幸福之葉 (圖)
書介:Before They Pass Away (圖)
書介:自由之心 (圖)
書介: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 (圖)
徵稿啟事
麵粉公仔,帶來喜樂年年 (圖)
漫步海防博物館,歷史在其中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