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學生走訪蘆子溝村,聽老人講村裡的故事。被訪者供圖
對這些成功案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專家楊德鋆給出諫言:文化,是隨身帶的。
手工技藝係非遺核心
生產性的非遺保護,已經關注刺繡。雲南刺繡,目前來講包括了其他的工藝,最需要的就是指導、歸納與思考。楊德鋆認為,雲南的校企合作很好,繼續做下去,會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其間的新思維會對政府有很好的提示。
楊德鋆表示,非遺核心是手工技藝,針針線線使用雙手,才叫刺繡。科技可提高生產速度,但如果都用機器代替,就是非遺沒有實現很好的保護,脫離非遺核心。
他還認為,雲南的刺繡,並不是都給人看的,最重要就是講心照,必須用心記住它。彝族的鞋墊、兜肚、褲帶都刺繡,是看不見的,這些是屬於心照部分,為隨身帶的刺繡。另外,就是給人看的,在外部體現對本民族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虔誠的信仰和愛好,這是民間的自然傳承。
對於花文化,楊德鋆指出,花能夠調動所有人的情感,花的創意非常成功,很有前景。花文化在雲南古往今來都是美好的象徵。雲南是多山省份,94%都是山地,6%的壩子,山上山下都是花。因此,雲南人對花的感情是最深的。在雲南文化、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花的影子,如雲南二月八、彝族的插花節等。所有花的語言在雲南民間都有,選花為題是非常好的想法,藝術生命就要靠這個支撐。
村落保護需重視當地文化
楊德鋆非常贊同老師帶學生做傳統村落研究保護。他指出,盡心盡力盡情,沉下來做保護研究,拿出了實際成果,為保護傳統村落拓展了新理念,並形成完備的體系,建立活態檔案,形成影像聯動。現在,非得有這樣的技術、思想,才能跟得上傳統村落的保護。運用新技術、新材料,設計現代圖紙,提出不與想像脫節、符合當地要求的措施,有希望把消失的、失去的傳統改回來。
楊德鋆表示,保護傳統村落,要了解和重視當地文化,新的設計要保持傳統性和古老的科學依據,借用當地資源,同時根據需要可以有避險思維,這是世世代代人智慧經驗的總結,這些都體現在房屋建築上。而且村落保護研究,要和當地人生活過四季,四季就是四本書,這點雲藝設計學院在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