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生活點滴:秋遊蘆蕩間


放大圖片

■ 小船在秋水蘆花間飄蕩。 網上圖片

龔敏迪

長江口散發茠d土芳香的東灘濕地,白雲繾綣的天空下,是一望無際的雪白蘆花,正在波浪般起伏於秋水之上。沙洲上最先出現的就是蘆葦,蘆根固化了沙洲,漸漸就擴大成了濕地。我仰慕荒洲上的蘆花,靜守一段生命的芳華,一任大自然的造化,沒有任何炫耀與喧嘩。清澈見底的淺灘是鳧鶩的故鄉。這會兒,牠們都與人保持茯蛫麊漲w全距離,我知道:這種謙恭的美德來自於殘酷的歷史。

小船飄過,蘆根邊不少小蟹慌慌張張地躲進了牠們的泥洞,卻又返身在洞口露出可以看到身後的柱狀眼睛,觀察茖ざA的發展。農民把牠們叫做蛸蜞。蛸蜞的習性就是如此謹慎,挖好了洞,然後就不輕易離洞口太遠,一有風吹草動牠們就趕緊逃回洞中,以規避水鳥的追捕。牠們用付出慘烈而驚人數量的犧牲,也以同樣驚人繁殖力,維持茈j老種族的繁衍。

晉朝司徒蔡謨以博學聞名,但他南渡之初,卻鬧了個笑話。他「見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頓,方知非蟹。」其實蛸蜞、蟛蜞都是蟹類,也都未必不能食用。明朝馮夢龍的《古今小說》有個故事:呂后贈英布一瓶醬,英布「正席食之,覺其味美,偶吃出人指一個!」於是盤問送來的人,得知是彭越之肉。於是英布聞言淒慘,「便把手指插入喉中,向江中吐出肉來,變成小小螃蟹。至今江中有此一種,名為『蟛蜞』,乃怨氣所化。」民間同情彭越,把蟛蜞稱作彭越由來已久。蛸蜞與蟛蜞大小相仿,只是顏色深一些,腿上有毛而已,其學名為「紅螯相手蟹」。宋朝曾派陶谷出使吳越,吳越國最後一代國主錢俶設宴招待他,知道他愛吃蟹,就拿出從蝤蛑至蟛蜞等十餘種蟹類給他吃。陶谷卻藉機諷刺他們:「真所謂一蟹不如一蟹也。」這十餘種蟹類中,少不了蛸蜞與蟛蜞。傳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叫巴解,大禹治水派他來到江南,遇到螃蟹成災,人們不知道如何對付這種「夾人蟲」,巴解用沸水去應對,於是就發現了牠的味美。大螃蟹大量減少以後,以前窮人家實在沒東西吃時,蛸蜞與蟛蜞,煮熟了好壞也是一道菜。去殼洗淨搗碎了,再濾去骨渣燉蛋羹,也是十分美味的。

以前沒人吃的還有具有兩棲本領的彈塗魚,這種瞪茪j眼睛無鱗小魚,機警地在抬頭張望荂A一見小船靠近,在泥水裡急速連續了幾十個跳躍,躲到了遠處的泥塘裡。農人把牠叫做「田螺郎」,田螺可以隨手撿拾,要抓有靈性的「田螺郎」就不那麼容易了,但牠們現在也逃脫不了成為舌尖上美味的命運。中午餐廳裡的招牌菜就是田螺燉「田螺郎」!這不免讓人難以接受。只是那放入了新鮮葦葉熬出來的稀粥,散發蚖中H的清香。

不知不覺中,夕陽西下,月u撩起了夜幕,剛才還在岸邊草地上啄食紫蘇籽粒的黃雀,成群地在星月下飛過。蛸蜞的天敵野鴨和白鷺也都躲在蘆葦叢中入睡了,於是河渠邊的蛸蜞又在星月下忙碌起來。舊時,黃昏後老人孩子在樹下搖蚖Z扇乘涼的時候,遠近河汊邊就出現了星星點點的燈影,這是農人背上竹簍,提上風燈去「照蛸蜞」了。在沒有化肥年代裡,這是秋夜最常見的場景,他們把蛸蜞捉來,是漚爛了作肥料用的。農家捉牠們時一般都帶一個小直鏟,一下子插入洞口後方二、三寸處,堵住牠逃入洞內深處的路,牠們習慣性地逃進洞裡,卻被堵在洞口,就只好束手就擒了。夜間用燈光一照,牠們的行動似乎會變得遲鈍一些。只是現在如果不是受保護的濕地裡,自然生態下的大螃蟹,甚至蛸蜞與蟛蜞也很少見了。

遠離了都市的喧囂,無思無慮地任小船在秋水蘆花間飄蕩,與自然生態中野鴨、白鷺、黃雀、小魚蟹相陪伴,原來也會如此令人流連忘返,我想:這就是返樸歸真的魅力吧。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中國創新型大學之路
生活點滴:秋遊蘆蕩間 (圖)
畫中有話 (圖)
豆棚閒話:刀豆品秋 (圖)
詩意偶拾:飄過秋天的葉子
古典瞬間:孔子遭遇讒言
百家廊:秋野童趣 (圖)
琴台客聚:中 年 (圖)
翠袖乾坤:西雅圖的天空
海闊天空:不用催趕的美術館
見多識廣:小而大的香港
思旋天地:照搬外國那套民主行不通
淑梅足跡:「彭家麗精神」
習仲勳父子書法同場展 開國十大元帥墨寶聚一堂 醒世人「忘戰必危」 (圖)
藝評:標籤自我 唐偉傑「我最近有點懶」 (圖)
藝訊:雲南紫陶名家精品展開幕 (圖)
藝訊:國內外400名藝術家聚青島辦國際藝術雙年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