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年少立志:曾棄醫科夢 澳洲升學重拾理想


放大圖片

■趙慧君(左)憑無創產前診斷研究及應用的成就,在全國188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奪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中大供圖

好勝與理性,令趙慧君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兒時已經對感興趣的問題鍥而不捨 ,做學能測驗時會要求自己全對,錯了仍覺享受,然後重做。理性思維的她,小學時已經計過,以自己的成績根本無法在香港讀到醫科,故一度放棄醫科夢。後來她在澳洲升學,科科全級第一,當時她重新自我評估,眼見「數據」證明自己讀醫是「十拿九穩」,終重拾目標。畢業後她回港做醫生,短時間內獲賞識加入中大病理學系研究團隊,正式投身科研。

享受「失敗」過程 「執生」再改方案

從事科研是不斷經歷失敗的過程,趙慧君偏偏愛「失敗」,「我跟科研夾,是因為我想解決問題。一個問題令我感興趣,好想咬住不放,不停設法破解。」如果「事情與原本假設有偏差,我反而更加有興趣,猜錯也享受過程,再『執生』改方案,行得對,好享受!」

小學為應付升中的學能測驗,老師半年前已開始為學生操練考卷。測驗一周一次,每次幾份卷,內容多數是推理題。成績出爐後,老師愛唸出高最分同學的名字,以示表揚,趙慧君卻只關心考卷題目是否全部答對,如果有題目答錯了,她會問自己:「為甚麼想不到答案﹖為甚麼不對?」這正跟做研究一樣,好勝促使趙慧君走入實驗室。

港難讀醫澳洲重拾自信

不過,小學時代的趙慧君在寫「我的志願」時,可謂費煞思量,從來無學過鋼琴的她胡謅想做鋼琴家,理性的小腦袋又在分析:「當時都無數據知道那份工作有什洎n求,你叫我怎樣寫我想做甚麼職業呢﹖」後來有親友的兒子入醫科,她想:「我應該喜歡(讀醫)的。」不過她分析過當時的成績,知道大學醫科學位根本「排隊都未排到自己」,便打消念頭。中學移居澳洲後,其校內成績科科全級第一,「數據」證明,自己讀醫已是十拿九穩,終重拾醫科的目標。

1999年在澳洲醫科畢業後,回流香港的趙慧君順理成章成為醫生,在中大化學病理學系遇上時任系主任楊孟思及現為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兩位「伯樂」,機緣巧合加入中大團隊,開展研究工作至今。

奪「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香港女科學家不多,能夠「成名」的更加是少數。趙慧君憑荈}創無創性產前診斷唐氏綜合症等多項研究,奪得多個本港科研獎項外,2012年在近200名候選學者中脫穎而出,再奪國家級的「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對於「女科學家」的稱號,她說「大家做份工,不會想自己是男還是女,只會想自己能否勝任。」她指,父母從來不會設定「性別角色」,事事親力親為正是解決問題的最好示範,「由細到大,腦袋沒有『女』字,也沒有當自己是男仔。」她處理問題講求「快靚正」,拒絕拖泥帶水,「因為我無法付出太多時間!」■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相關新聞
政界:李克強講話振港人心 (圖)
港人代:中央一貫挺港依法普選 (圖)
話你知:中央領導人多次重申既定立場
陳雲「獨」癮發作 妄想揭竿「建國」 (圖)
鼓吹「勇武抗爭」 仇視內地人
「國師」亂封「奸臣」「毒」禍「佔」後復熾 (圖)
陳雲「冊封」「十三太保」
八成港人:「暴力趕客」不代表我 (圖)
特稿:沉默的多數 不容為惡 (圖)
青年應赴內地了解 (圖)
跟紅衛兵有何區別 (圖)
盼家校與青年溝通 (圖)
宜急設邊境購物城 (圖)
倘越底線應受制裁 (圖)
暴力持續嚇怕外客 (圖)
示威不應使用暴力 (圖)
檢討政策不應辱客 (圖)
不滿社會遷怒於客 (圖)
再極端要劫富濟貧? (圖)
連鎖反應全港受害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