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談:美國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


范 舉

青藏高原作為世界上最高、最厚、最新和體積最大的高原,是世界地質學界公認的大陸動力學最佳的「實驗室」,也是當今地球科學的前沿和熱點。同時,作為大陸與大陸碰撞產生的最典型、規模最大的構造現象,青藏高原成為科研的至高地。正是由於其特殊的地質特徵,青藏高原也成為我國基礎地質和成礦理論發展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是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資源接續區。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新背景下,借助我國的地理優勢,通過國際合作進一步開展對青藏高原的地學研究顯得更為重要。

美國的一流的地質專家,已經把目光投射到了青藏高原,研究找礦新理論。原因為地塊的下部逆沖、重複錯斷及岩石圈縮短變形存在成因聯繫,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及其影響區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它形成的時代新,且在繼續活動,高原隆升幅度高,地震活動頻繁。青藏高原隆升隔斷了南邊印度洋的暖濕空氣,造成中國廣大西部地區的沙漠化。在喜馬拉雅山坡的不同高度上,不同類型的動植物放任天足自由活潑地成長,成為研究生態變遷與生態平衡的「自然博物館」。

青藏高原以至整個中國地質構造多樣,有許多其他地方沒有的特點。研究地質學必須研究中國;研究中國既是中國的需要,也是世界地質學發展的需要。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中國地質學家與外國同行開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合作的熱點之一就是青藏高原的大陸動力學研究。尼泊爾地震之後,歐洲有法國、德國、瑞士,北美有美國、加拿大,南亞有印度、尼泊爾,東亞有中國,都加強了對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研究活動。中法研究的題目包括地殼和上地幔構造演化,中美合作開展研究青藏高原深反射地震試驗的途徑。該項目也稱「國際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及綜合研究」,英文簡稱INDEPTH。該專案總體研究目標是查明高原各個造山帶和地體的結構特點,闡明其發生的構造作用,探討有關造山帶的形成和高原隆升過程以及大陸物質的深部遷移,並進一步探討對資源生成、環境變遷的影響。一九九二年五月起INDEPTH第一階段工作開始實施,三百名工程技術人員、上百輛車,浩浩蕩蕩進入藏南特提斯喜馬拉雅地區進行「深反射方法探測深部結構構造」的可行性試驗。

INDEPTH第一階段野外工作共完成了一百千米的剖面試驗,一九九三年進入室內研究階段。同年十二月,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中方首席科學家趙文津、多爾·內爾森等人的論文《深地震反射提供的印度大陸向藏南下面俯衝的證據》。

相關新聞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位著名設計師析內地港日設計業現狀 (圖)
「多面」陳文茜:每一面都很真 (圖)
百家廊:李美麗的春天 (圖)
雙城記:盧燕傳奇
此山中:Dior, Raf Simons (圖)
隨想國:談談小籠包
演藝蝶影:難忘的課堂演出
翠袖乾坤:母親們
古今談:美國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
《智取威虎山3D》 那些年的紅色情懷 (圖)
影音館:末世Reboot《末日先鋒:戰甲飛車》 (圖)
影訊:重慶露天電影放映 市民懷舊「匆匆那年」 (圖)
視事追擊:《Dr. 倫太郎》我們都不過是寂寞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