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富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資助房策應兼顧新舊制度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及資深測量師 陳東岳

「團結香港基金會」發表土地及房屋政策研究報告,第一部分是「補貼置業計劃」,第二部分是「增加土地供應」。第二部分建議指出長遠土地需求目標逾9,000公頃,應實事求是審視各項土地供應途徑,包括填海、改劃土地用途、棕地、郊野公園、開發新市鎮等,並強調應建立長遠土地儲備,以應付社會未來需要,報告倡議改革綜合發展區CDA制度,盡快釋放土地發展潛力,同時政府在處理發展項目申請時應拆牆鬆綁、增加補地價制度透明度、以及設立一站式架構處理審批,並加強與業界的溝通等。

長遠來說,改變部分郊野公園作為房屋用地值得深化研究,雖然發展局表明這不是今屆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其餘的各項,相當部分內容其實早於10月17日在發展局舉辦的土地供應論壇中,已有不同業界提出類似觀點,並普遍獲得認同。

八成港人圓置業夢存疑

筆者想討論一下報告第一部分「補貼置業計劃」,這是近日受議論得比較多的部分,有人甚至指出,當年的「八萬五」房策希望七成港人擁自置居所,如今新的「計劃」抱負更宏大,目標讓八成港人圓置業夢,似乎質疑其可行性。筆者得指出,當年「八萬五」適逢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外資大鱷衝擊亞洲貨幣,港府成功擊退大鱷,但繼後經濟下挫多年,當時香港樓市亦隨之下挫多年,當時「八萬五」是否主因,至今仍然說不清,但事後孔明,假如當時能夠持續開發熟地以應付日後建房所需,可能又避免了近年樓市供不應求樓價高企,以及「公屋輪候冊」愈來愈長等問題。

基金會報告以24個字來形容未來房策的目標:i 、 短期置業、長期置富;ii 、 提升效率、善用資源;iii 、 減少分化、團結香港。報告認為房策的最終目標很清晰,是透過補貼置業,令八成人成為業主,從而緩解社會上「有產」與「無產」的階級矛盾。筆者認同這個大原則,擴大置業階層是穩定社會的一個途徑。「補貼計劃」建議所有新建成的公共房屋,都以置業為目標。有能力置業者可購買「補貼出售」單位,未有能力置業者則可「先租後買」先上樓廉租一段時間再自置物業。由政府擔保按揭,讓基層市民在購置「計劃」下出售的單位時,享有高達九成至九成半按揭,舉例說假設某單位市價400萬元,政府以200萬出售,由政府承保95%按揭,買家交5%首期即10萬,就成為業主。這個例子很吸引,應該受到社會上年輕甚至年長未上車人士歡迎。

不應廢除公屋與居屋

有學者提出一個問題,現時申請公屋和居屋的條件不同,入息上限差距很大,補貼計劃應該用哪一個上限呢?筆者對此的回應是,公屋與居屋的質素不同,其定價應相對反映其質素,故此不應廢除公屋與居屋的區分,只需沿用現時的入息上限機制便可。基金會報告對於「租者置其屋」應怎樣補地價,提出四個可能方案供公眾討論:i 、無需補地價,即全數由政府補貼;ii 、以入住首年的地價和折扣補地價;iii、以入住首年的地價或市值地價,任擇其一;及iv、入住後歷年的地價平均值或市值任擇其一。

全補貼地價恐引起矛盾

從置業者的角度看,應該是選擇(i)最優惠,但或許有人質疑,政府全補貼地價,對其他納稅人不公平;但從政府角度看,現時公屋基本上是福利政策,所收租金根本不包含地價成分,房委還要負責長期維修保養,若果把公屋出售,起碼可以讓房委收回建築成本,還有日後的管理、維修保養的費用由業主自己負擔。筆者考慮的,反為是對現行已有的資助房屋計劃的衝擊,現行制度是要補地價的,假如新出計劃不用補地價,會引起新舊業主群組間的矛盾。綜合各項考慮,筆者還是覺得(iv)選擇較為可取,從小業主角度,風險最低。

相關新聞
百家觀點:從恐襲到土俄紛亂 金融市場見真章 (2015-11-27) (圖)
財經述評:滬港通跨年 兩地聯通期待升級 (2015-11-27)
美加息前後或需使用更多貨幣工具 (2015-11-27) (圖)
探討深港通投資機會(一) (2015-11-27)
資助房策應兼顧新舊制度 (2015-11-27)
內地金改持續 註冊制有望推出 (2015-11-27)
百家觀點:押注加息 小心大熱倒灶 (2015-11-24) (圖)
熱點透視:輝瑞艾爾建聯姻 向美稅改下戰書 (2015-11-24)
開車周年 滬港通待優化 (2015-11-24) (圖)
歐元區經濟轉弱 量寬勢在必行 (2015-11-24) (圖)
未來新界中小型單位主宰市場 (2015-11-24) (圖)
百家觀點:期望管理 美下月料啟動加息 (2015-11-20) (圖)
財經述評:提高港競爭力 鐵路項目發展潛力仍大 (2015-11-20)
從法國恐襲看投資機會 (2015-11-20)
歐美經濟不確定 投資中國更可靠 (2015-11-20)
內地勞動人口降 機器人前景佳 (2015-11-20)
靈活運用土地資源 創雙贏環境 (2015-11-20)
百家觀點:法國恐襲影響資產價格短暫 (2015-11-17) (圖)
「印度製造」有望崛起 (2015-11-17)
「互聯網+消費」成內地增長亮點 (2015-11-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富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