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追本溯源 杜絕食安漏洞

2016-08-09

日前香港發現有內地供港豬隻含有哮喘藥,在等候覆檢期間,竟然有約40隻懷疑問題豬流入了市面。雖然政府馬上公佈了零售商名單,並採取行動銷毀問題豬肉,但事件又令一些無辜豬肉零售商聲譽受損,也令市民對檢疫制度產生疑問。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承認把關程序出錯,向公眾致歉,並會考慮作出賠償。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民生無小事,當局必須高度重視此次事件,做好檢討機制、追究責任、合理賠償三方面工作,認真考慮業界建議,全面檢討豬肉供應機制,並舉一反三檢討外地輸港產品的檢驗處理程序,務求從源頭上、機制上杜絕類似事件重演。

問題豬肉能夠流入市面,政府有關部門在處理程序上顯然存在漏洞。涉事豬隻上周四運抵上水屠房後,漁護署人員晚上初步檢驗已經發現豬隻尿液樣本有異,並即時通報屠房和食環署。按照規定,在未有最後化驗報告前,豬隻不能被屠宰,更不可將豬肉運離屠房。但是,就在等候覆查的幾個小時空擋期內,這批涉嫌問題豬竟然就流出市面,進入了零售環節,對市民健康構成了實質威脅。到底其中是人為錯失,還是程序不夠周密,當局必須徹底進行追查,對不理想的程序要立即予以整改,增加保險機制,徹底堵塞漏洞。如果事件涉及人為疏失,當局必須嚴肅處理,對疏忽職守者進行必要處分,並了解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只有搞清楚漏洞根源,才能明確各相關人員的責任,加強上下環節之間的溝通和制約,防止因為一個環節出錯就導致整個監管體系失效。

另外,有零售商反映,食環署在事後公佈了購入這批懷疑有問題豬隻的零售商名單,令其商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香港豬肉行總商會理事長許偉堅表示,食環署公佈的27家涉事零售商,約3至4成是「無辜」,經濟損失事小、聲譽受損事大。客觀而言,食環署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零售商名單,以提醒市民不要誤購,用意當然是保護公眾安全。不過,雖然事出倉促,當局也有責任慎重複核資料,以免無辜者被「錯殺」。對於後續處理上的問題,當局也該進行徹查,對有關零售商作出合理賠償。

食品安全關係千家萬戶,既是民生問題,也涉及政府形象,實不可有半點疏忽大意。當局應該藉本次事件全面檢討豬肉供應體制,包括考慮業界建議活豬先在屠房擺放一晚以給予充足時間化驗的建議。有關部門更要舉一反三,定期檢討外地輸港食品的檢驗處理程序,加強溝通協調,發現問題就要即時向供應源頭反映問題,從根本上確保香港的食品安全和市民的身體健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