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心康理得】說易行難 如何活在當下?

2016-12-12

近年,正向心理學已是心理學的主流之一,而且廣泛用於心理健康及情緒病的預防及治療。我們不時會聽到一些專家或輔導者建議我們要「活在當下」,但何謂「活在當下」,似乎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是忘記過去、努力面前;或者抓緊現在、享受今天......看來沒有一個一致的說法。

其中一個論點,似乎綜合了一些常用的正向心理學方法,用以改變我們的思想方式,可能有助處理負面情緒和焦慮,現簡述如下。

昨天不可改 明天不可測

昨日(過去)的事:很多時我們受過去的經驗及往事影響,留下陰影,或有悔咎、自責、憤怒,又或者對自己或身邊的事物缺乏信心,對將來感到悲觀。不過,過去的事情已發生了,現在後悔自責也沒有用,不能改變什麼。所以,我們應從過去的事汲取教訓,避免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除此之外,便要學習放下。可以說,不要活在過去,又或者是學習「選擇性失憶」。

明日(將來)的事:我們確要對人生有計劃,對事情有預算,以減低意外或事情變得失控的機會,但明天最終會發生什麼事,我們無法預知,亦不能完全控制。極其量在可行範圍內作準備,事情最終如何發展難免有變數。所以,太過為明天憂慮和籌算,無益亦無用,亦很大機會徒然勞苦,甚至失眠焦慮。

今日(現在)的事:我們最應及最能夠做的,就是集中精神,聚焦、專注手上的工作或事情,盡可能做到最好。而且,這亦有助增加做事的效率和準確性,增加順利完成的機會。

每天用幾分鐘寫下3件事

除了以上的心態改變外,有什麼行動上的功課可作配合呢?我曾聽說一個方法,就是養成用每日寫一段簡單日記的習慣,去處理當日的負面思緒及焦慮。例如,在完成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後,用幾分鐘的時間,寫下3件事:今天最討厭或失敗的事,今天感恩的事,最後是明天的計劃或目標。

寫下不愉快的事,是要練習放下、不再去重複回想;感恩,是要提醒自己,今天遇到的好人好事;至於寫下明天的目標,便是要嘗試放下焦慮和擔心。

事情辦完後,將工作暫時放下,關上電腦,轉而做身心鬆弛的活動,並大可睡一個好覺,明天的事明天才算了。以上的調解煩惱、處理壓力和焦慮的方法,是我對「活在當下」的演繹,大家不妨參考,並且嘗試一段時間,看看是否有幫助。 ■香港心理壎芛|委員 賴子健醫生(精神科專科)

v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