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立法監管醫療美容不可「嘆慢板」

2017-02-08

醫療美容近年大行其道,但事故頻生,而本港監管嚴重滯後,引起市民關注。消息指政府計劃今年年中向立法會遞交醫療儀器規管架構的草案,規定部分儀器必須由註冊醫護專業人員使用或在其監督下使用。社會對醫療美容規管立法討論多時,業界亦不反對,只是希望設立「緩衝期」好培訓員工。立法規管醫療美容是社會共識,業界和立法會應充分配合,加快諮詢和審議工作,希望立法早日成事,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利益,不可因個別人士或業界的利益一拖再拖,「嘆慢板」。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年美白針注射、激光治療等醫療美容療程大行其道。消委會去年年底的調查發現,在受訪的15至64歲人士中,每5個人就有一人曾經接受醫療美容。不過醫療美容不少涉及高專業要求、高風險,過往發生過不少事故。4年前的DR美容事故導致一死三傷,反映醫療美容欠缺監管,從業者良莠不齊,可以導致嚴重後果,立法監管有充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公眾壓力下,當局開始計劃立法加強監管。但業界要求設立「學習緩衝期」,當局表示接受,確保業界有足夠人數完成培訓;更會先設立諮詢平台,廣納各界人士的意見後再作決定,盡可能減少各界的反對聲音。

政府推行政策,廣納各界意見固然是好事,但必須平衡立法的進度和社會的訴求。有消息人士直言,草案一兩年內難以落實,而設立的「學習緩衝期」究竟有多長,更需要與業界商討,監管條例何時能生效,完全是未知數。現時市面上的醫療儀器、美容療法繁多,即使條例通過後,要先為高風險的儀器、從業者註冊,恐怕亦需時數年之久。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各行各業都快速變遷,新技術的發明、應用、推廣日新月異。試想一下,如果醞釀立法草案需時數年,諮詢業界、審議草案又需時數年,「緩衝期」又需時數年,三年又三年,立法規管醫療美容淪為空談,消費者的利益、安全還是得不到保障。

因此,立法規管醫療美容必須注重效率。業界、立法會議員應全力推進立法工作,讓市民的消費權益和安全早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監管法例生效前的「空窗期」內,當局亦需要以行政指令規管行業的操作,加強巡查,促使業界自律,提前對從業員進行相關培訓,確保草案通過後可以盡快執行。

政府就醫療美容監管立法,絕對是一件好事。立法需以保障市民安全和利益為大前提,抓緊落實,不能因為怕觸及業界利益而放軟手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