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系列之一】館藏家國情 一畫一傳承

2017-02-15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聚焦東南亞藝術作品。曾綺珺 攝■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聚焦東南亞藝術作品。曾綺珺 攝

專訪策展處長︰看好星港合作 重塑亞洲藝術

編者的話:談起藝術館,不少人想起高深莫測、玄之又玄的畫作,事實上,藝術館也可以很「貼地」和「親民」,關鍵是如何推廣和培養公眾對作品的鑑賞。本報將一連兩天推出專題,帶讀者走進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並通過對美術館處長(策展、典藏及文化教育)劉思偉和策展人(研究)蔡珩博士的專訪,一窺各種藏品的魅力、營運國家級展館的心得,以及藝術與國家民族之血脈傳承。

藝術是社會和時代的鏡子,也是全球大都會不可或缺的文化指標,與香港同為「亞洲四小龍」之列的新加坡,近年積極推動藝術普及化,銳意成為亞洲藝術之都。負責策展、典藏及文化教育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處長劉思偉接受本報專訪,他帶領記者觀看展品,娓娓道出藝術在文化保育和構建國家認同所扮演的角色。劉思偉看好星港在策展方面的合作前景,並指兩地展館都有重塑亞洲藝術的願景。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綺珺 新加坡報道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前年11月揭幕,由兩楝歷史建築所組成(前殖民政府大廈和高等法院),旋即成為藝術愛好者的新朝聖地,亦成為該國新地標。劉思偉表示,相比全球著名博物館或美術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最大優勢,在於擁有龐大的現代東南亞藏品。

設新加坡館及東南亞館

美術館舉辦兩個大型永久展覽,分別為展示當地藝術的「新加坡館」和東南亞現代藝術的「東南亞館」。新加坡館擺設19世紀至當代的作品,東南亞館並非按國家劃分,而是呈現各國在同一階段的共同藝術主題,例如菲律賓和印尼獨立後藝術品相通之處。

年輕人是美術館致力吸引的主要觀眾群體,為了美術館可持續發展,劉思偉希望培養新一代欣賞藝術的文化,養成定期參觀美術館的意慾,待他們成為家長後,也帶子女前來,形成良性循環。國家美術館「吉寶美術教育中心」是新加坡首個大型美術教育設施,與學校合辦學童參觀活動,引導他們深入了解藝術與不同學科(例如科學和數學)之間的聯繫。美術館還與教育部合作,將美術館的藏品納入教科書,令學生有更多機會認識本地藝術家的心血結晶,而不局限於西方流派。

政府主導 培養青年藝術家

對於藝術普及化,劉思偉認為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探討。宏觀而言,政府可發揮主導作用,投資博物館和美術館等基建,培育人才,並為藝術家和音樂家提供獎學金。新加坡政府近20年來加強投資視覺藝術,2008年創立的新加坡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Arts)專為有志於藝術事業的年輕人而設,家長也逐漸接受子女從事藝術。這都向公眾傳達明確訊息-藝術是生命的重要一部分。

微觀層面則是從美術館出發,舉辦公眾更容易接觸的展覽活動,免費開放。最重要是不要把美術館只視為展覽場地,而應擴闊為具有社交功能,讓年輕人約朋友到館內餐廳和逛精品店。美術館亦推出展覽以外的項目,涉獵音樂、電影和文學,聚集更多人氣,潛移默化地推廣美術。劉思偉坦言,社會不能一味追求經濟增長之類的硬數據,「也要學會聽音樂、看小說電影以及欣賞藝術,作品呈現了公眾的情緒和感受,成為聯繫人與人的集體回憶。」

香港西九文化區的M+博物館定於2019年落成,展出20至21世紀藝術、設計與建築,以及流動影像。這對香港以至東南亞藝術圈有何推動力?劉思偉表示,多元觀點有助激發視覺藝術的新思考方向 ,尤其是藝術、設計、建築及移動影像的交匯。

他讚揚M+擁有非常可靠的團隊,為收藏、研究及開展項目打下穩固基礎。劉思偉認為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與M+一樣,希望在全球視角下,「重新闡釋、評價和重寫」亞洲及東南亞藝術。在這共同基礎上,他有信心雙方在藏品借用、舉辦展覽及研討出版等方面,將有更多合作機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