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港鐵調價惠市民 續創新回饋社會

2017-03-22

特區政府與港鐵昨日公佈港鐵票價調整新機制,在不改變現行票價公式結構的前提下加入若干新優惠,包括未來6年調低機制公式得出的加幅0.6個百分點,每年最少6個月每程車費97折等,預料每日受惠人數達470萬人次。港鐵既是本港唯一的鐵路公司,亦是上市企業,必須平衡社會、市民和小股東的權益。經調整後的新機制,今年票價很大機會不用加,可能出現首次減價,應該說有實質進步。政府是港鐵大股東,市民對港鐵承擔社會責任有很高的期望,在如何進一步完善票價機制回饋社會方面,政府需要更多的創新思維,回應市民期望。其他公營機構亦應借鑒有益的方向和做法,為減輕市民負擔多出一分力。

港鐵現行的票價公式是與綜合消費物價指數、運輸業名義工資變動,以及生產力因素掛u,只要通脹是正數、工資加幅亦是正數,就肯定只加不減。本次調整新機制沒有改動公式的結構,但生產力因素一項就由原來的0改為0.6,相當於以後每年按公式計算出來的加幅,較原公式少了0.6個百分點。配合每年一半時間有每程車費97折優惠、轉乘優惠等措施,學者測算,累積優惠可以達到4%,一定程度上回應了市民要求港鐵減票價的訴求。

港鐵「可加可減」機制是在通縮期提出的,由2007年兩鐵合併當日生效,當中的計算方法,沒估計經濟會出現長時期的滯脹,亦沒有考慮經濟環境及市民負擔能力等因素,反映當年的構思有不周全之處。港鐵依足機制辦事,一再重申作為上市公司,要向股東負責。惟與此同時,港鐵歷年盈利豐厚,市民認為港鐵是公共機構,並非單純的商業機構,且擁有鐵路上蓋物業發展權,坐享壟斷優勢,應負起更大社會責任,制定票價時應顧及更多公眾利益。如何在股東利益與公眾期望中取得平衡,是研究調整「可加可減」機制的要點所在。

政府作為港鐵的大股東,在探討如何進一步完善調整機制、切實回饋市民方面,應該大膽打破窠臼,引入創新思維。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就於其政綱中提出,港府佔港鐵75%股權,每年獲派股息超過40億元,以這部分股息有針對性地降低部分市民車費負擔,是創新的構思。該政綱既不涉及港鐵小股東權益,亦遵循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原則,顯示林鄭月娥的理財新哲學,值得主政者施行,惠及普羅大眾。

港鐵每天乘客量達500萬人次,與市民生活和利益息息相關,港鐵主動透過調整票價機制,紓緩市民交通費負擔,方向和努力值得肯定。期望其他公營機構亦能盡力承擔社會責任,為減輕市民負擔、促進社會和諧多出一分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