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從嚴執行退市機制 確保股市健康發展

2017-08-08

華多利(1139)昨日因業務不足被聯交所要求除牌,成為主板首隻被除牌的股份。據悉,有十多間公司亦收到聯交所查詢,要求就業務規模、可持續性等問題提交更多資料,市場估計退市潮陸續有來。本港股市長期存在「殼股」、「老千股」、「殭屍股」,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為確保港股健康發展,提升競爭力,監管當局必須制定更明確的退市指引,雷厲風行從嚴執行退市機制,通過優勝劣汰、吐故納新,把本港股市做大做強。

香港是與紐約、倫敦並駕齊驅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股市則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最重要標誌。但是,港股存在不少令人詬病的問題,特別是利用各種財技以滿足和維持上市地位的「殼股」、「老千股」、「殭屍股」層出不窮,並已由監管較鬆的創業板逐步向主板蔓延。此次被停牌的華多利去年收入僅490萬元,根本不足以支付公司的費用及開支,總資產僅得5,660萬元,亦難以產生足夠收入及盈利,確保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這類每年營業額只有數百萬元或以下的「蚊型股」,明顯不符保持上市地位的要求。但是,「蚊型股」上了市就是神仙,成功「吸水」之後,即使業績走樣也「無有怕」,可以伺機賣殼,賺多一筆。結果,近年來種殼上市然後待價而沽的情況愈演愈烈,令人關注。

更令人擔憂的是,「蚊型股」容易被人舞高弄低,引發市場大幅波動,莊家牟取暴利,散戶卻因跟風炒作,落得血本無歸。有明星股上市僅半年,股價爆升逾60倍,但又突然遭洗倉,股價急插9成。業內有識、有良知之士狠批,「蚊型股」只是「吸水呃錢」工具,根本是「價值為零」的「垃圾公司」,敗壞香港市場聲譽。

一個有競爭力的市場應該有能力吸引並讓具備條件的公司容易上市集資,同時能迅速把不良公司清理出市場。國際上退市機制已有百年歷史,旨在保持市場品質,促進資源有效配置。有研究統計過各國退市情況,新興市場退市率一般約2%,成熟市場退市率則達到10%。美國紐交所年均退市率6%,納斯達克市場達8%。相比之下,香港年退市率不足1%,2008年至2013年期間被強制退市公司總數僅為15例,年均2.5家,明顯低於海外成熟市場。

香港退市率低,尤其是強制退市率低,主要原因在於退市標準定義寬泛,監管主觀性強,容易引起爭議,並受到利益集團的挑戰。當年的仙股事件,觸發大規模拋售,港交所被迫撤回「仙股」除牌的諮詢文件,主管的財金官員要公開鞠躬道歉,港交所行政總裁其後亦辭職。此後,當局對推行退市難免投鼠忌器。退市率低的後果就是市場魚龍混雜,劣質公司難以除牌,投機炒作風氣盛行,減損本港股市吸引外資的魅力。

防範「老千股」、「殭屍股」與借殼上市的現象擴大,關乎香港市場的長遠穩健發展,監管機構加強監管責無旁貸,即使困難再多、壓力再大,也要迎難而上。有報道指,港交所針對長期停牌公司除牌程序的諮詢文件已大致完成,待拍板後將推出市場,但文件未提及除牌條件或改變除牌準則。為優化港股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監管機構必須釐定明確退市標準,立規明矩,加大執法力度,認真執行除牌機制,把劣質公司淘汰出局,從根本上保證上市公司品質,實現市場最佳資源配置功能。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