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中學校長倡還學生選課權

2017-10-23

■右起: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江古鎮中心小學教師黃俊瓊、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黨委書記虞麗娟、新疆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劉志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川接受主題為「教育綜合改革」的集體採訪。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茅建興、李陽波 北京報道)針對目前很多學生參加社會補課現象,中共十九大代表、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直言,教育自身要反思,在學區內實現教育均衡和公平,在起點、過程中還要做很多努力,不要僅僅把學校當作起跑線,需要終身學習。

指補課是社會焦慮

他表示,補課現象是一種社會焦慮。技術的迅猛發展進步,給教育帶來更大挑戰,很多家長和學生對於要經過什麼樣的教育應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心中沒有底數,就會產生焦慮。

李希貴說,此次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網絡教育。僅靠現行傳統教育無法應對未來,「我們要考慮怎麼通過全社會的參與,來形成各種形態的學習型組織,使我們的學生、我們一代一代的青年找到一次一次的起跑線,而不要僅僅把學校當作起跑線,要終身學習。要建設一個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國家。」

李希貴表示,當前教育系統需要「內部裝修」,最重要的是在課程體系上,可以允許學生選擇。要通過課程體系的完善,讓每一位學生找到他自己、喚醒他自己、最終成為他自己。他介紹,北京市十一學校今年9月份開學,全校4,359名學生,就有4,359張課表,每一個學生通過學校開發的268個學科課程、30個綜合課程和70個職業考核課程,形成了不一樣的學習路徑和成長路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