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大氣治污 探索長效機制

2017-10-24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環保部部長李干傑23日在十九大新聞中心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所開展的大氣污染治理不是「運動式」的,而是要探索長效機制。他還表示,已經實現全覆蓋的中央環保督查取得一定成效,接下來要探索將環保督查納入法制化和規範化軌道,要針對重點領域展開機動式、點穴式督查。這位環保部長還指出,到2035年,中國PM2.5年均濃度都應該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的標準。

在提及大氣污染治理時,李干傑介紹,「大氣十條」實施四年來,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空氣質量離老百姓的期待和要求有比較大的差距。全國338個城市全年達標的只有84個,比例只有24.8%,全國PM10平均濃度是82微克每立方米,超標17.1%,PM2.5去年平均是47微克每立方米,超標34.3%。針對空氣污染最嚴重的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正在開展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這個行動並不是打一次就完,以後幾年還會長期地堅持下去。

治污法制化 絕非「運動式」

「關於大氣污染治理我們所展開的專項行動和制定實施的措施絕不是『運動式』,而是在探索和建立長效機制。」李干傑也表示,已經覆蓋31省市區的中央環保督查,是一個百姓點讚、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決問題的有效舉措。目前環保部正在研究推進中央環保督察相關法規的制定工作,推動其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此外,針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問題,環保部門也準備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並積極指導和督促地方建立省級環保督察體系。

十九大報告提出,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2035年生態環境要根本改善。對此李干傑也表示,到2020年的時候,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成效的標誌,就是全國338個地級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必須達到80%以上,未達標城市PM2.5的濃度要平均下降18%。到2035年包括一些重點區域在內,PM2.5年均濃度都要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的標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