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積極運用財政盈餘 拓展創新提升競爭力

2018-01-08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表示,正埋首編制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預計本年度財政盈餘會相當高,如何善用這筆盈餘充滿挑戰。他認為在投資未來、增加經常性開支和提出短期紓緩措施之間,應取得適當平衡。如何善用豐厚財政盈餘為民謀福,向來備受關注。新一屆政府既要關顧弱勢,紓解民困,更應積極開拓創新,踐行管治新思維和理財新哲學的抱負和承諾,用好財政盈餘大力拓展創新產業,提升香港競爭力,開啟發展新局面。

以往財政預算案公佈之前,低估財政盈餘的情況屢見不鮮,不少分析認為是財政司司長刻意為之,「計錯數」目的在於降低公眾期望,以便製訂較為保守的財政預算案。新財爺陳茂波事先公佈財政盈餘會相當高,有別於以往,給人以新鮮感,亦顯實事求是之心。今個財政年度,本港樓市暢旺,地價和印花稅收入超出預期,首8個月綜合盈餘高達572億元,經濟情況短期內不會大變,全年錄得高盈餘是順理成章之事。

政府錢多固然是好事,但是本港社會訴求五花八門,意見紛紜,如何把錢用得其所,則是一大考驗。以往預算案是否「派糖」、如何派都充滿爭議,甚至「派糖」也得不到掌聲,反遭批評。因此,陳茂波亦不諱言,如何善用這筆盈餘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工作。的確,基本法對本港公共財政有「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的指引,而且本港經歷亞洲金融風暴洗禮,政府更加重視保留財政實力,以備不時之需,故政府的公共財政政策傾向儲備愈多愈好,保持盈餘預算。

事實上,社會不斷發展,本港管理公共財政的思維亦要與時俱進,不能「一本通書讀到老」。基本法要求本港公共財政量入為出,目的是提醒政府保持財政穩健,而非要做「守財奴」,基本法第118條亦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經濟和法律環境,鼓勵各項投資、技術進步並開發新興產業」;如今國家和香港的經濟發展與2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之時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國家如今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國,有國家作為堅強後盾,香港抵禦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能力和底氣大大提升。

香港現在面對的情況,一方面是人口老齡化加速,貧富差距拉大,增加社會福利開支的訴求越來越大,市民渴望政府進行財富再分配,分享更多發展利益;另一方面,香港對金融、地產等固有產業依賴性越來越重,創新動力匱乏,優勢不斷削弱,發展後勁不繼。

既然特區政府儲備豐裕,家底雄厚,就應該把握機遇,運作好公共資源,為市民謀福祉,為香港長遠發展打好基礎。特首林鄭月娥一再強調,現屆政府要積極有為、加強香港競爭力,需運用理財新哲學,大膽增加開支,特別是投資性的開支。她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在經濟發展作出不少大手筆投資,包括大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從研發資源、匯聚人才、提供資金、科研基建等方面加強創科發展,並定下在本屆政府5年任期內把本地研發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目前的0.73%倍升至1.5%的目標,希望藉以搞活經濟,注入活力。

要落實特區政府的管治新思維,政府要在經濟發展扮演更積極的促進者和推動者角色,更應主動善用財政儲備,應使則使。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去年研發投入超800億元人民幣,佔GDP比例是香港的5倍,媲美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深圳大手筆投入科研、技術成果產業化、企業培育、人才引進等已追趕上香港的步伐,甚至超越香港,成為深圳經濟轉型升級、實現華麗轉身的動力。國際競爭日益激烈,時不我與,不進則退,香港是時候要更加果斷、積極運用財政儲備,推動經濟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