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拆局解碼 > 正文

【拆局解碼】暗箭已瞄準米勒

2018-02-02

黎耀康

打從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白宮與聯邦調查局(FBI)便矛盾不斷,焦點之一是特朗普競選團隊涉嫌通俄醜聞。特朗普一直認為FBI與司法部企圖藉通俄案調查,打擊他的管治合法性,這次他找到FBI涉嫌濫權的「把柄」,自然希望藉此打擊FBI。與此同時,備忘錄更設下「暗箭」,隨時指向通俄案獨立檢察官米勒。

備忘錄由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尼內斯負責撰寫,他是特朗普主要支持者,有意藉備忘錄維護特朗普。民主黨批評備忘錄不準確及誤導,更撰寫文件逐點反駁備忘錄,但控制參眾兩院的共和黨隨即否決公開民主黨文件,使公眾只能接收共和黨一方觀點。

除了指控FBI,備忘錄還針對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指控他批准監控特朗普競選團隊成員佩奇。在現行機制下,羅森斯坦是唯一能解僱米勒的人,若特朗普藉事件解僱羅森斯坦,他便能委任另一名對米勒較不友善的人物出任司法部副部長,從而向米勒開刀。

眾議院議長瑞安立場向來較溫和,雖然他已表明支持公開備忘錄,但直言備忘錄與米勒的獨立調查不能混為一談,黨友不應借題發揮。不過,親共和黨傳媒霍士電視台的主播漢尼帝已率先發難,聲稱備忘錄將使美國國民明白米勒是「民主黨獵巫人士」,應即時解僱,又要求羅森斯坦辭職,動機已昭然若揭。

《紐約時報》上周揭發,特朗普去年已考慮對米勒開刀,最後在白宮顧問麥加恩等人力諫下,才暫時打消念頭。如今特朗普獲尼內斯助攻,以眾院情報委員會名義發表備忘錄,他當然樂於把內容公諸於世,向公眾渲染米勒、FBI及司法部密謀推翻他的「證據」。如此一來,即使日後通俄調查取得突破性進展,公信力亦會大打折扣。

然而,利用政治手段打擊執法機構,後果可能遠比想像中嚴重。當公眾深信FBI和司法部調查具政治目的,任何與己方立場不一的調查,將動輒被視為政治陰謀及假新聞,社會恐愈趨撕裂和混亂。屆時,即使特朗普成功除去異己,卻可能賠上整個美國社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