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逐步引進境外專才 解醫護燃眉之急

2018-02-28

天水圍醫院下月21日起將延長急症室開放時間4個小時,並有望於今年11月開始24小時運作。本港公營醫療服務供應緊張,市民急切期待情況改善,政府亦積極投放資源加強公共醫療硬件建設,但問題並未明顯改善,根本原因在於人手不足這個「瓶頸」。當局有必要在保障本地醫護利益、保證質素的大前提下,逐步適量引入境外醫護人才,以解燃眉之急,令市民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本港醫護界更應放下過分的自保心態,勿將自身利益凌駕於公眾利益之上。

人手不足是本港公共醫療服務的最大制約。本港近年不時發生醫療事故,每次的檢討結果都有人手不足導致忙中出錯一項;早前的流感高峰,全港公立醫院逼爆,輪候時間動輒數個小時,醫護人手不足矛盾更顯突出,是必須突破的「瓶頸」。天水圍醫院本來是解決天水圍人口眾多、長期沒有公立醫院的問題,可惜因為醫護人員不足,甚至要借調屯門醫院的人手救急,開張以來未能全天運作,出現有醫院卻不能充分發揮照顧市民功效的怪象。

儘管政府已加大資源投放以培養醫護人才,但是培養一名合格醫生需時十多年,顯然遠水難救近火。引進高素質的境外醫護專才是解決人手不足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徑,可在短期內彌補本港醫療服務人手不足的缺口。政府負責檢視醫療人手的督導委員會去年中發表報告,推算本港醫護人手短缺情況持續,預計到 2030 年將欠缺2600名醫護人員。為解決這個問題,督導委員會的報告提出10項建議,其中就包括吸引非本地培訓的醫療專業人員。但報告出爐後,醫學會會長蔡堅馬上批評政府的推算不準確,質疑政府想趁機輸入海外醫生。

事實上,本港輸入境外醫護人才的最大阻力,正是本港醫護界別,主要是擔心輸入境外人才帶來競爭,損害本港醫護界別的利益,結果令本港公營醫療機構人手不足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市民無奈忍受痛苦,亦增加前線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影響公共醫療服務質素。醫者父母心,醫護人員只重自己利益、漠視市民痛苦,與醫護行業的宗旨背道而馳,不符大眾利益,不合理、不公平,政府不能坐視不理,聽之任之。

對於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市民最有發言權,尤其是最需要公營醫療服務的基層市民。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若不能改善,勢必成為困擾市民、增加社會怨氣的大問題。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必須以市民福祉為念,盡快進行研究商討,在做好監管、嚴謹把關、保證質素、循序漸進的前提下,逐步開放境外醫護人員來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