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預算案需拾遺補漏 但不能慷庫房之慨

2018-03-03

財政預算案因為沒有「人人派錢」而受到批評,昨日多個政黨要求政府提出補償方案,向未受惠於預算案的人群派錢。無充分理據的全民派錢是不負責任、懶政短視的理財方式,政府不為博取一時掌聲而全民派錢,值得支持。當然不交稅、不住公屋又不領綜緩人士作為預算案「派糖」的「盲區」,政府確實不應該忽略他們的壓力和訴求,應該拾遺補漏,積極考慮給予適當的照顧;同時,政黨建議政府紓解民困應有的放矢、客觀合理,不能為了討好公眾而慷庫房之慨。

2011年預算案派錢,本來就不是計劃之內的既定措施,而是預算案公佈後,在政黨的壓力下作出的倉促決定。但即使人人有份劃一派錢,亦未換來民意讚賞,只是起到息事寧人的效果。當年派錢耗資近400億元,分到每位市民手中不過6000元,當年頂多買到一部新款手機,對紓貧解困並無太大作用。連服務基層的民間組織也不贊成政府再全民派錢,反建議把派錢的資金成立扶貧基金。政黨、主流民意亦認為全民派錢是懶政短視行為,政府應花心思善用盈餘,為香港、為市民投資未來。因此,全民派錢僅此一次,成為絕響。

今年雖然盈餘豐厚,但預算案沒有「一刀切」全民派錢,不搞貌似公平的平均主義,而選擇派出4成盈餘與特定目標群體分享經濟成果,同時大手筆投資創新科技,提升醫療、教育和其他社福支出,正正體現政府投資未來、改善服務的理財新思維,為市民未雨綢繆,對香港未來負責。這是社會有識之士、大多數政黨和主流民意一向主張、支持的。

當然,預算案的惠民措施難以做到面面俱到,不交稅、不住公屋又不領綜緩人士被預算案遺忘的問題再成為焦點。他們自食其力,無佔有公屋、綜援等任何政府資源,收入較低卻承受高租金、高支出,享受不到預算案的派糖措施,難免有所怨言。不交稅、不住公屋又不領綜緩人士的數量有十數萬,亦是最需要接受幫助群體的一部分,他們的境況值得體恤。香港作為富裕社會,政府有財力有能力,絕不能忽視對他們的協助,應考慮給予他們及其他未受惠預算案的「夾心」階層市民適當現金津貼,貫徹此次預算案關愛共融、扶弱助幼的宗旨,疏導社會怨氣。

全民派錢從來都不是香港公共理財的慣例,社會不主張不分貧富地派錢;香港作為細小開放型的經濟體,容易受到外圍衝擊,亦需要保持雄厚的財政儲備,以應對經濟逆轉的挑戰。此次有政黨一改常態,就連之前不支持派錢的,也隨波逐流,強烈要求政府派錢,更形容此次預算案稍為向以往較少受惠的中產傾斜,是「厚中產、薄基層」。

目前臨近「3.11補選」,政黨或許為了選票的考慮,要求政府大開庫房,從而為自己加分;但派錢是否符合香港應有的公共理財理念,是否符合香港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否真的有利香港社會和諧,政府、公眾都要冷靜思考、明智抉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