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港口工匠南沙競技 倡建定期聯繫機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粵港澳大灣區港口工匠技能交流營」昨日在廣州港南沙港區開營,包括香港工會聯合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等來自大灣區及華南17個港口工會組織參與,開啟粵港澳大灣區首個以人才交流和培育為突破口的港口領域合作,並建立大灣區港口定期聯繫機制,促進相互學習前沿技術、掌握高超技能,為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注入活力和創造力。
為期兩天的活動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和福建、廣西、海南等地17家港口工會組織的100多名技能人才,將通過交流營一個平台,工匠技能和創新創效成果兩個展示,工匠技能交流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兩個研討會,參觀南沙港區、技師工匠創新工作室、職工服務站,舉辦集裝箱岸橋、場橋、正面吊、拖車和叉車等五場勞動競賽,共同推進人才交流和培養,從而進一步拉開大灣區港口合作的序幕。
香港港口人才北拓空間大
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巡視員張景義致辭說,此次港口工匠技能交流營以比賽促交流,以溝通促合作,攜手建立港口定期交流機制,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技能人才隊伍。廣東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李長峰表示,藉此次交流營之機,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抓好高技能人才評價綜合評審工作,多層級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和成長選拔機制,為大灣區港口提供技能人才的培養、溝通、學習與合作的平台,整體提升大灣區港口水平。
「如今內地港口發展迅速,亦為香港港口人才拓展了發展空間。」來自香港工會聯合會屬下的香港海港運輸業總工會代表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今次交流營為17家港口工匠和技能人才提供競賽和交流,從中激發了港口工人的活力與創造力。而香港港口人才在專業技能、國際視野等方面仍具優勢,可為大灣區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香港研修班提供智力支撐
廣州港集團透露,近年來廣州港與香港保持良好的交流機制,如與香港中文大學舉辦了9次培訓班,今年更是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服務,舉辦了「經濟與自由貿易港香港研修班」,累計培訓500多人次。學員在培訓期間在香港海港運輸業總工會的支持下,參觀香港的港口和機場及各類大型物流企業配送中心,與管理人員和從業者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學習,拓寬視野,更好地為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據了解,在今日交流營閉營儀式上,17家港口工匠代表將共同發表「港口工匠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倡議書」,以交流營為載體,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及華南區域港口定期聯繫機制,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創建大灣區港口合作機制,打造大灣區港口人才培養交流的平台,促進大灣區高技術人才的流動及各城市之間的融合發展。
入圍「全球前20強」大灣區三港口吞吐量增
排名第三:深圳港 2017年貨櫃吞吐量2,525萬標準貨櫃,比上年增長5.3%
排名第六:香港港 2017年貨櫃吞吐量2,076萬標準貨櫃,比上年增長4.5%
排名第七:廣州港 2017年貨櫃吞吐量2,010萬標準貨櫃,比上年增長7.7%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方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