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灣區高層協調達優勢互補

2018-06-09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考察億航智能公司,了解其無人駕駛飛機的最新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朗文  攝■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考察億航智能公司,了解其無人駕駛飛機的最新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朗文 攝

港區代表倡便利生活措施留人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朗文 廣州報道)20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昨日對粵港澳大灣區進行最後一日調研工作。在與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和廣東省政府交流期間,代表們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成立由中央部委、省領導及各市代表組成的高層次協調機制,避免惡性競爭,達至優勢互補,也應透過改善醫療、教育、稅制及提供便利生活的措施,吸引並留住香港和國際人才。

代表昨日早上先考察億航智能公司,了解其無人駕駛飛機的最新發展,之後與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和廣東省政府交流,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業斌、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聯絡局局長孔平等出席。

責無旁貸促灣區發展

代表團團長馬逢國表示,大灣區建設涉及「一國兩制」進一步深化升級,如果說香港回歸20年以來的實踐是「一國兩制」的「2.0版」,未來香港融入大灣區建設將可升級到「3.0」乃至「4.0」版。身為港區代表責無旁貸,要關注和促進大灣區發展,並就此建言獻策。

他指出,香港是區內最國際化、法治最完善、基礎設施和軟環境最佳、金融和現代服務業最發達的城市,香港可以充分發揮這些作用,頁獻大灣區建設。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與代表李應生、李君豪、張俊勇、陳曼琪、蔡毅共同提出建議。他們指大灣區涉及「一國兩制」,更有三個關稅區及三種貨幣,而9個城市、兩個特區基礎跟發展速度都不盡相同,如何發揮各自所長、避免惡性競爭非常重要。

他們建議成立高層次協調機制,由中央部委、廣東省領導及各城市的代表組成,而如果要作出重大政策改變時,協調機制要吸納包括港人在內的民意,避免在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被人小事化大。

兩地優勢互補促創科

在科技創新方面,代表團團長黃玉山就聯同代表朱葉玉如和張俊勇提出建議。他們認為,香港在基礎科研方面實力較強,但沒有工業基礎、企業配套,研發能力也非常薄弱,故兩地要發揮優勢互補的政策安排。

他們建議特區政府、教資會等透過升職、加薪等鼓勵學者從事有經濟成果的應用研發,並鼓勵香港、內地及國際企業在港設立研發機構或投資科創生意。

黃玉山等並建議內地進一步優化政策,鼓勵香港院校的精英人員到內地兼職、短期工作或合作研發,及加大力度促使深港兩地加快落實啟動落馬州河套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使之盡快上馬。

陳振彬、李引泉、胡曉明及譚志源指出,在培養人才、推動人才流通方面,大灣區企業要改善員工待遇及企業文化,才能把員工留住,也要與政府合作,讓人才看到工作機會及發展前景,而外在環境如醫療也十分重要。

他們建議參考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模式,建設以香港模式管理的醫院,另外也應建設更多國際學校、優化薪俸稅制。

陳勇、黃玉山、葉國謙、吳秋北、李應生、蔡毅及王庭聰提出多項便利港人在內地出行、生活、創業、就業等建議,包括將回鄉證換成內地身份證或「大灣區智能卡」、「港人港稅」、憑香港住址證明在內地開銀行戶口、免除港人申請就業證要求等,增加港人在大灣區發展共融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籲爭取特殊金融政策

洪為民、李引泉、李君豪和黃友嘉就關注區內資金流動,呼籲向中央爭取特殊金融政策和稅收政策,包括擴大資本項下容許進出的跨境人民幣投資逐步加大現有QDIE(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的額度,以及適當放寬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准入門檻,並容許在境外投資人民幣本金連回報可自由回到大灣區,之後可在同等額度下重新離境投資。

顏寶鈴、王敏剛、霍震寰及李引泉強調,大灣區各城市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因為各市各具獨特優勢,發展高新科技應有各自的側重點,如珠海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遊,可利用港澳醫療資源發展醫療旅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