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檢討年金計劃 提高吸引力

2018-08-11

政府推出的終身年金計劃,首批銷售總認購額49億元,未達發行上限100億元的一半。市民對年金計劃反應冷淡,主要是回報率不{吸引、回本時間長。政府應根據市場反應和意見,認真檢討,重新設計年金計劃,包括提升回報率、增加吸引力,放寬認購的年齡限制,更好地發揮年金退休保障的作用。

有「自製長俸」之意的年金計劃其實是一個保險產品, 計劃7月5日推出時,引起市場熱烈討論,政府一度表示可將首批額度從100億元增加至200億元。但認購結果出乎意料。中大亞太研究所7月份所作的調查發現,港人認購公共年金意慾較去年初計劃曝光時減退,表示不會認購年金的受訪長者去年僅39%,近日卻升至49%;支持年金計劃的比率,由去年的66%跌至今年的58%。實際情況與調查相符。雖然年金公司認為,市場反應只是謹慎及冷靜,而非冷淡,但只有不到1萬名長者選購,顯示年金計劃大有可檢討之處。

有業界認為,政府為降低銷售成本,將年金產品交予銀行銷售,雖然年金公司做了30多場地區講座向公眾宣傳,可惜並未能形成熾熱認購的效果。加上銀行進入加息期,存款利率接近年金的回報率,但存款不必如年金計劃要「被綁」一個頗長時期,降低了年金的吸引力。

年金計劃認購反應不如預期,最關鍵是吸引力不足。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要鬥長命,認購人若未能活至可取回本金時就離世,家屬取回的金錢低於本金,若中途退保,只可取回約70%本金;二是回報固定,不會跟隨通脹調整;三是最多只能認購100萬元,對於資產較多的長者,亦嫌年金不能提供更多退休保障。

因此,要讓年金計劃惠及更多長者,政府必須在市場推廣和產品改善上認真檢討、加以完善:一是考慮因應通脹調整每年的回報率,現時固定的最高每月5,800元難敵通脹蠶食;二是考慮提高投保上限至超過100萬元;三是考慮降低認購者的年齡,由年輕時開始供,早些享受終身保障,不用「鬥長命」。

香港人口老化嚴重,未來10年將出現「高齡海嘯」,政府需要推出更多長者生活津貼、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通脹掛u債券及公共年金產品,為長者提供多元化退休保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