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七大博物館聯展金陵書畫 再現明清文人盛景

2018-10-09
■展廳一角。 記者宋偉 攝■展廳一角。 記者宋偉 攝

由旅順博物館聯合遼寧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四川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和天津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回望十七世紀--金陵書畫藝術展》,正在旅順博物館展出。明末清初時期金陵八家、龔賢和石濤、髡殘等在內的23位書畫家共40餘件風格多樣、異彩紛呈的書畫作品,向觀眾呈現了十七世紀金陵畫壇的綜合風貌。

本次展覽分「古都紀勝」「金陵八家」「一代宗師」和「名家輩出」四個單元。「古都紀勝」單元包括郭存仁《金陵八景圖卷》、龔賢《棲霞勝概圖軸》和石濤《清涼台圖軸》,雖然只有三幅作品,但從中可以看出明末清初在南京地區「金陵勝景圖」創作的盛行,以及背後折射出的鄉土意識在文人創作中的覺醒。

自從宋朝畫家宋迪畫了「瀟湘八景」之後,全國許多名勝之地紛紛仿效,常用四字之句列稱當地八景,如「燕京八景」、「長安八景」、「洛陽八景」等。金陵亦不例外,也出現了關於八景的描述。

金陵八景久負盛名

其中,明代晚期山水畫家郭存仁所畫《金陵八景圖卷》頗負盛名。郭存仁傳世的作品很少,現在能見到的僅有與同時代畫家魏之璜等合作的《金陵八景圖卷》一種。《金陵八景圖卷》為絹本青綠山水,高28.3厘米,橫長64.3厘米,上有畫、詩、字,是一件全面反映郭存仁藝術才華的作品。其末頁題句註明,八景圖作於萬曆庚子(公元1600年)春月。金陵八景的名稱是:鍾阜祥雲、石城瑞雪、鳳台秋月、龍江夜雨、白鷺晴波、烏衣晚照、秦淮漁唱、天印樵歌。全卷金陵八景,所寫皆為明代金陵實景。

如《白鷺晴波》及《石城瑞雪》兩幅,前幅繪長江中的白鷺洲春色,崖邊垂柳隨風飄蕩,洲上蘆荻b綠,江水浩淼,碧波漣漪,春意正濃。後幅表現隆冬,岡阜城郭,盡披銀裝,城壕冰封,景象蕭瑟。又如在「龍江夜雨」一景圖上,就題有「天塹西來一派橫,百川歸附向東瀛」, 「岸頭暗促雞聲急,多少風帆待曉晴」。

郭存仁發揮自己「工寫大幅山水,佈置渲染,具有成法」的特長,虓N畫了金陵八景圖卷,並在每一幅上題了詩,字體或楷,或隸,或篆,以多種形式表達對家鄉的熱愛。

金陵八家眾說紛紜

南京博物院書畫研究專家萬新華表示,關於「金陵八家」,一般認為由清初文人周亮工首倡,但組成人員眾說紛紜,涉及人數多達19人。張庚《國朝畫徵錄》中以龔賢引領的「金陵八家」說流傳最廣,近代著名鑒賞家吳湖帆對此尚堅信不疑。近年來,隨虓s資料的發掘,王弘撰《西歸日札》中關於「金陵八大家」的說法開始受到關注。在「金陵八家」單元中,包括陳卓、樊圻、高岑、吳宏、胡慥、葉欣等10位畫家的23件作品亮相。萬新華說,這10位畫家的作品均具有一定代表性,各有其獨到之處,觀眾從中定會對「金陵八家」的繪畫及相關的歷史疑案有所認識。

「一代宗師」單元展出詩人兼畫家龔賢及其弟子呂潛、王概的作品。萬新華介紹,在張庚《國朝畫徵錄》所言「金陵八家」中,龔賢堪稱領袖人物,工詩善畫,又精於理論研究,受業呂潛、王概、柳堉等皆有成就,於是又有「龔派」之譽。四川博物院藏龔賢《課徒畫樹稿》是龔賢畫稿授課和理論研究的歷史見證。其他「白龔」或「黑龔」作品則反映了作者在構圖和用墨方面的傑出成就,睹畫思人,可以想見這位老畫家在繪畫研究上的孜孜以求。

明末清初的金陵畫壇在「金陵八家」和龔賢之外,還有許多以賣畫為生的職業畫家和文人畫家。萬新華介紹,在周亮工筆下,明末畫壇早先以魏之璜、魏之克兄弟最為知名,往來士宦常造訪求畫。「七處和尚」朱睿為前明宗室,筆墨超逸,蕭然物外,從學者眾多,引導金陵畫風為之一變。「清溪道人」程正揆極受龔賢欣賞,自京師罷官歸來,好畫「江山臥遊圖」,本次展覽展出了其中第二百四十本。石濤也曾寓居金陵,畫下了《清涼台圖》等名作。髡殘號石溪,與程正揆並稱「二溪」,又與石濤同為「四僧」之一。其繪畫筆墨恣肆,變化多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旅順博物館館長王振芬表示,今次展覽是同題材內容在遼寧地區的首展,在向觀眾呈現十七世紀金陵畫壇綜合風貌的同時,也為眾多書畫愛好者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欣賞觀摩機會。展覽將持續至明年1月3日。■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宋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