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緣聚香江 中聯辦員工之窗】共同的家風 共同的根魂夢

2018-10-11
■獨特的「港式」家風文化。 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獨特的「港式」家風文化。 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行財部 趙衍

前些時候跟香港的朋友約見面,朋友告訴我說除了周日其他時間都可以。原以為是有工作安排,跟朋友見面後才得知,原來周日是他的「family day」(家庭日),他說只要是人在香港,無論什麼事情都不會打亂每周日與父親聚餐的計劃,這個「例行安排」已經保持了很多年,身邊的朋友都很支持和尊重他這個習慣。這個小故事,不僅令我更加認定這位朋友是一位值得交心的夥伴,也令我對香港社會的「家風」有了直接的認識。

香港作為中西方文化交匯的國際化大都市,其「家庭觀念」、「家族觀念」自然也呈現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殊景象,形成了獨特的「港式」家風文化。

在快節奏的櫛比高樓下,香港同胞的家風仍以延續中華傳統為主。身邊香港的朋友介紹說,別看香港在講下午茶時還要夾英文說「食T」,其實很注重中華傳統文化和美德的傳承,小朋友在很小就會學習《弟子規》《三字經》等中華傳統經典。朋友還說他小時候也有類似飯桌「六不准」(不准拿筷子敲碗,不准把筷子插在碗裡,不准夾菜亂挑亂翻,不准叼住咬住筷子,不准嘴裡吃東西發出聲響,不准在長輩動筷子前夾東西)、行為準則「八不許」和為人處事「三要三不要」等等這些中華傳統文化的家庭規矩。此外,由於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一些已經在內地大城市少見的傳統家風習俗仍在香港傳承延續,比如「添丁點燈」儀式,全家人在新春元宵佳節赴家族祠堂共同祭拜祖先燃點花燈,稟告祖先家族中過去一年添丁的情況。在儀式中,家族長輩對後輩進行教誨、告誡,勉勵他們在新年裡勤勉工作忠義行孝,並祈禱新年平安。

由於香港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西方社會講自由、論平等的現代家庭觀也對香港家風有所影響。兄弟姐妹之間除了用「家姐」「阿哥」等尊稱外,也會直接叫英文名字,有時對特別親近的長輩也會直呼昵稱,家人之間的距離由此拉近。現在的年輕人也許會覺得中國傳統家風過於強調禮數和尊卑,而更願意接受西式家庭的相處之道。

「中式」家風講究細節和守則,便於執行。「西式」家風講原則和範式,利於理解。在香港這片神奇而有魅力的土地上,中華傳統家風文化吸納了西方社交禮儀和西式家庭觀念,令中華傳統美德得以不論社會如何變革而繼續豐富,並一直傳承,同時也成為香港社會繁榮穩定的支撐。俗話說「家風正,社會風氣必正」,這也可能就是香港能成為全世界最安全城市的原因之一。

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上桌吃年夜飯,父親就教導我說,要在爺爺說「大家吃飯啦」並動筷子之後才能吃,夾菜只能夾菜盤朝向自己的菜,不能亂翻亂夾。這是我初識我家家風家規的場景。雖然暫無機緣見識到香港同胞傳授家風的場景,但我相信縱然有不同的形式,也必然是殊途同歸,潛移默化於個人、家庭乃至家族的方方面面,「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習近平主席談及家風時曾經講過:「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得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去年我們辦內組織了「共話家風」主題演講活動,同事們介紹家風家訓家規故事,結合在香港工作的情況,談經歷、談體會、談感想,「孝悌忠義,禮義廉恥」、「言傳身教、耕讀傳家」無不深深扎根於心。經過暢談交流,大家都認識到家訓就是家庭的核心價值,家規就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風就是家族世代恪守家訓家規形成的家族文化,是家族引以自豪的寶貴財富。家風也融入到中華兒女的血液和氣質中,化為立世做人的格調和風範,匯聚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汪洋大海之中。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香港同胞也懷有一樣的「民族之根 、文化之魂、復興之夢」。這些年來,我們感受到愈來愈多的香港同胞認同國家,認同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身為中華兒女,家國天下的情懷深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我們也都要做當之無愧的優秀家風傳承者、踐行者。「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從點滴優良家風的傳承和踐行中,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