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堅定自信續創奇跡 融入灣區再締輝煌

2018-10-24

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在珠海主禮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宣佈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歷經35年籌劃、9年多建設,昨日正式開通,這項「世紀工程」集中體現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和自主創新的巨大成就,是中國由大國向強國邁進的一個重要象徵,是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中央,帶領全國上下一心,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精神不懈奮鬥的重要成果。大橋建成開通,激勵包括700萬港人在內的中華兒女,以強烈飽滿的民族自信,目標一致,砥礪前行,共圓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香港將借助港珠澳大橋這座「同心橋」、「民心橋」的激勵,更加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互利共贏,並且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祖國人民攜手共創更美好生活。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個世界第一,包括最長的跨海大橋、擁有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等,被形容為「中國乃至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標準最高、最具挑戰性的跨海橋樑工程」,是「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峰」。大橋由設計到建設,完全由中國的技術力量獨立自主完成,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級難題,創造近千項專利,構建起一整套代表世界工程頂級技術的《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術》體系,成為中國橋樑「走向世界」的靚麗名片。有專家預言,將來外國工程也會參考港珠澳大橋的設計。

正如習近平主席昨日會見大橋管理、施工等方面代表講話所指,港珠澳大橋是國家工程、國之重器,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體現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亦體現中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

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重大工程建設捷報頻傳。除港珠澳大橋外,「慧眼」天文衛星、「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遨遊蒼穹,C919大型客機和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翱翔藍天,「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刷新最大下潛深度記錄,首艘國產航母下水,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世界首台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世界最大單體智能碼頭洋山港開港,一個個國之重器挺起了大國脊樑。這些偉大成就,都是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的指路引航下取得,港澳同胞和全國人民建設國家高歌猛進,以中國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屢屢創造世界奇跡,不斷讓世人矚目和驚歎。

習近平指出,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幹出來,新時代也是幹出來。港珠澳大橋的成功,是中國的技術人員從低水平起步,過關斬將「啃骨頭」,打造出世界橋樑建設的新標杆,樹立起中國由基建大國向基建強國邁進的技術自信,這離不開中國特有的舉國體制,能夠集中全國的資源和精英,突破難關,屢創奇跡。

事實上,經過長期的摸索,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的接力奮鬥,中國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制度和模式。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發展蒸蒸日上,特別是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國家發展的指導思想,落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也成為新時代中央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之一,港澳民眾和全國人民目標更清晰、信心更堅定,在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風雨同舟,攜手前行。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大大縮短了香港、澳門與珠海的時空距離,令粵港澳三地「一小時生活圈」全面貫通,進一步達到三地人流、物流、商務流的便捷流動,加速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達至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韓正副總理在大橋開通儀式致辭時就表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一流橋樑、一流口岸基礎上提供一流運營服務,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聯結粵港澳三地的「民心橋」。

港珠澳大橋作為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基建支撐,推動區域經濟合作一體化和均衡發展,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三地民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未來期待多多、信心滿滿,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共同家園」。

港珠澳大橋開通,為香港發展帶來新動力,拓寬發展新空間。國家發展需要香港,也必將不斷成就香港。香港各界應始終聚焦發展,把握大橋開通的新機遇,在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進程中,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