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微觀點:反家暴要越過「家醜」這道坎

2018-11-26

受傳統觀念影響,中國人往往傾向於認為「家醜不可外揚」。鄰里雖有耳聞,也認為是別人的「家務事」,不便干預。但是,家暴不僅僅會對被施暴方造成傷害,還往往容易發展成社會不安定因素,給更多人帶去傷害。在家暴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因缺乏安全感,會把「原生家庭」的烙印帶到公共場所,容易在校園裡出現攻擊性行為,在自己組成的家庭中成為新的施暴者。

家暴一旦被社會公眾所知,往往都是多年積累的惡果。家暴為何長期邁不過「家醜」這道坎?除了上面提到的觀念問題,還有救助渠道狹窄和救助力量薄弱等現實難題。

家暴受害者最初尋求幫助的對象,一般是居委會、婦聯等,而這些組織往往要在徵得施暴者同意的前提下,才能開展批評教育、心理疏導等工作。還有一些家暴受害者會到公安部門、法院尋求幫助。但是由於家暴案件本身有其特殊性和複雜性,證據收集難度大、周期性長,不能為所有的求助者提供充足完善的保護;或因家暴禁止令申請門檻高,保護時間短,後期執行難等,讓保護效果打了折扣。

如何讓家暴邁過「家醜」這道坎?首先受害者要理性堅強,勇敢地對家暴行為說「不」。不要對施暴者抱有任何幻想。第一次遭遇家暴,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及時制止暴力,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利。站起來,說出來,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其次,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全社會要大力倡導新型社區文化,使鄰里守望相助成為反家暴最前沿、最有力的力量。第三,學校的教師、單位的同事、生意的夥伴,發現苗頭多問幾句,一些家暴就能被及時發現和遏制。

■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