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蘇軾在嶺南為民造福

2019-01-17

戴永夏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領導幹部要「心繫群眾,為民造福」。這樣的要求是嚴格的。我國古代有些官員在這方面也有出色表現,蘇軾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蘇軾是宋代著名的文壇巨匠,同時又是一位正直、親民的政府官員。他不但在任時「心則在民」,關心百姓;即使削職遭貶,仍千方百計為民造福,並留下許多不凡業績......

北宋紹聖元年(1094)四月,蘇軾因針砭腐敗的朝政得罪了權臣,被流放到「瘴癘之地」嶺南,在落後的「蠻貊之邦」惠州充任建昌軍司馬--一個沒有實權的八品芝麻官。在那裡,儘管處境艱難,但他「位卑未敢忘憂民」,利用自己的聲望和與一些官員的良好關係,做了許多為民興利除弊的好事。

有一年,當地糧食豐收,穀價下跌,官府徵稅卻要現款不要穀子。農民只能按低價賣出穀子,而官府卻按高價收稅。這樣,農民繳的稅就成倍增長,這一沉重負擔讓他們苦不堪言。蘇軾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給上級官員寫信,揭發當地官員勒索農民的積弊,建議依穀物市價向農民徵稅。他的建議得到高層的重視,迫使當地官員改變其錯誤做法。

蘇軾不但敢揭積弊,更注重幹實事,尤其關心惠州城的改善革新事宜。為了解決百姓出行難問題,他到惠州不久,便跟當地官員會商、謀劃,並親自捐款,在湖上和河上建起兩座大橋,大大方便了當地的交通。與此同時,他又做了另外一件頗受地方居民敬仰的好事,即把江邊郊野一些無人掩埋的骸骨集中起來,重建一座大塚埋葬,並寫了祭文,安慰那些無名死者。這一善舉,在當時深得民心。

蘇軾關心百姓疾苦,還經常從具體的小事抓起。當他看到當地農民插秧累得腰酸腿痛、每天在水中辛苦勞作時,便積極推廣一種比較先進的農業機械--「浮馬」。這種浮馬就像在水面上漂浮的小船,農民可以坐在上面插秧,這樣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能節省勞力,深受農民歡迎。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蘇軾不但關心被貶地惠州的民生,還關心惠州鄰近的廣州百姓的疾苦。當他得知廣州瘟疫流行時,心急如焚,立即給他的好友、時任廣州太守的王敏仲寫信,為治瘟疫獻計獻策。在信中,他首先肯定了王太守在防治瘟疫方面所採取的一些有力措施,如設立渡津、搶救孤兒寡婦、準備治療藥物等,這是當時廣州最大的政事。

接茪S說,廣州是商旅聚集的大商港,瘟疫流行,商人旅客先病倒了,接荋N會傳染給廣州市民,這在杭州已有先例。因此,當務之急是在廣州設立一所醫院,專門收治染上瘟病的患者。醫院所需資金,必須每年有固定的租稅之利供給,這樣才能維持下去。他進一步強調說,這是件有長遠利益的大事,一定要辦好它。他還對王太守說的「救助瘟疫患者,是當官的最痛快的事」這句話大加讚揚,並建議他向辦事能力卓越的循州周太守學習,還抄給他治療瘟疫的藥方:「用薑、b、豉三物,濃煮熱呷,無不效者」,讓他在廣州百姓中大力推廣。

為了進一步消除瘟疫,蘇軾又積極建議解決廣州百姓的飲水問題。在蘇軾看來,廣州人之所以患瘟疫,與飲用水的質量有很大關係。因為廣州普通百姓平時喝的都是不潔的苦鹹水,所以患病者很多,損失很大,因此他在寫給王敏仲的信中,建議他採納羅浮山道士鄧守安的意見,在廣州修建清潔水引水工程。鄧道士的方案是這樣的:在離廣州20里的地方有座蒲澗山,山上有滴水岩,那裡的山水水位較高,可引入城中。具體方法是先在滴水岩下挖一大石槽蓄水,再將石槽中的水用五根大竹管引出,竹管連接處纏以麻繩,塗上油漆,由高到低地引入城中。

在城中再置一大石槽接受山上引來的清水,然後再用五根竹管分流到城中的許多小石槽內,供城內居民汲取。這樣只需用大竹竿萬餘根,再用些葵茅草苫蓋一下,費用不過數百千錢。為解決這筆資金,可在循州買一部分良田,當年可得租金五七千錢。再買上萬根大筋竹,紮成竹筏運到廣州,以備水管抽換之用;在廣州城中置少量房產,可以日得二百錢租金,以做水管的抽換之費。

另外,再專設兵匠數人,定時沿線巡查維修,做好管網的保護工作。這樣一來,廣州城的窮人、富人都可以飲上甘冽、清潔的山泉水,真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好事。長期以來飽受苦鹹水之苦的廣州百姓聽說此事,不知會有多高興,他們一定會熱心捐獻,其熱情會比建造寶塔廟宇更高。為了把這件事辦好,蘇軾還積極向王太守推薦羅浮山道士鄧守安,說他德行高尚,清正廉潔,不貪不佔,熱心公益,很受人們尊敬,用起來很放心,是負責這項工程的最合適人選,建議去請他來具體商談。

在蘇軾的積極建議下,王太守不負眾望,立即組織人力,動工興建引水工程。蘇軾聽說後非常高興,又寫信給他,建議施工時在每一根竹管上鑽個小孔,用竹釘封上。這樣當竹管發生堵塞時,就容易查出堵塞的部位,便於及時疏通。王太守虛心採納了這些好建議,使引水工程順利建成,解決了廣州全城百姓的飲水問題。

蘇軾這些建議,無疑是廣州人的福音,值得世代銘記。然而他卻在信中反覆交代,千萬不要說出是他的主意。這箇中原因,固然與他謙虛的美德有關,他不願宣揚自己。但更主要的是,他深知自己當時是一個「犯官」,深受當權者的猜忌、迫害。如果把自己公開出來,很可能會使這項工程流產,給朋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由此可以看出,蘇軾在為民造福方面,真是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全然不計個人得失。他的博大的愛民情懷,足可彪炳青史,光耀千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